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3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86篇
内科学   48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23篇
综合类   2294篇
预防医学   292篇
药学   880篇
  11篇
中国医学   346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在灌注的大鼠肠系膜血管,邻苯三酚与亚甲蓝能增强甲氧胺或电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然而,当亚硝基精氨酸甲酯存在或去内皮时,两者可抑制TNS所致的缩血管效应。去除内皮后,邻苯三酚与亚甲蓝产生浓度依赖性舒血管效应。结果提示,血管内皮存在可能掩盖邻苯三酚与亚甲蓝两者的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  相似文献   
42.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或 Wilkie 氐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而引起的梗阻,导致十二指肠近段郁滞、扩张等一系列症状。现将我院收治6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临床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43.
新的钙通道阻滞剂 MC9204 对离体兔动脉环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MC9204和nifedipine(NIF)的扩血管强度,并观察MC9204是否具有血管选择性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法,观察MC9204和NIF的扩血管作用。结果:MC9204和NIF对KCl、CaCl2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离体兔动脉环收缩反应均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使剂量-效应曲线右移。在NE双相收缩实验中,二药均可显著抑制NE依外Ca2+性收缩反应,而对NE依内Ca2+性收缩反应无抑制作用。结论:MC9204扩血管作用强于NIF,MC9204对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抑制作用强于腹主动脉,具有一定的血管选择性作用,此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外Ca2+的进入而实现。  相似文献   
44.
45.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 198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确诊的 16例AS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 ,总结ASMVT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结果 16例ASMVT患者 ,年龄 19~ 6 4岁 (平均 4 5 9岁 )。主要症状有腹痛 ( 16 / 16 )、腹胀 ( 16 / 16 )、呕吐 ( 10 / 16 )、发热 ( 8/ 16 ) ,主要体征有腹部膨隆 ( 16 / 16 )、腹膜刺激征( 16 / 16 )。误诊率 75 % ( 12 / 16 ) ,死亡率 4 4 % ( 7/ 16 )。结论 ASMVT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早期彩色超声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结合CT或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异常发现可对ASMVT做出正确的诊断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交感神经节细胞生物电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EGb调节肠系膜下神经节(IMG)支配的包括远端结肠在内的内脏功能活动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记录体外IMG电位。结果:在敏感细胞,EGb761(35~350mg/L)可使71.0%的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产生膜去极化反应,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效应关系;19.4%的细胞超极化;9.7%的细胞出现先超极化后去极化的双相反应。去极化反应的细胞其膜电阻有降低、增大和不变等多种表现。此去极化反应可被低钙.高镁克氏液部分阻断,但不为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所阻断。还发现EGb761可抑制外源性5-HT引起的去极化电位。结论:EGb761对IMG细胞可能通过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通路产生易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其他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7.
病人女,14岁。因突发下腹疼痛10h伴频繁血样便3h入院。呈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重,无放射痛及牵涉痛。查:痛苦病容,休克貌,腹平坦,脐下压痛,伴轻度肌卫,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予胃肠减压,抗休克、止血、抗炎、补液治疗,无好转,仍  相似文献   
48.
彭德芬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29(6):559-559,564
肠系膜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梗阻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病症,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或WilKie病。此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常需手术治疗…。我科收治煤矿爆炸烧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4例患者,伤后1~2周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通过改变病人的体位、早期胃肠道营养和积极的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缓解,于伤后28~35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患儿,女,5岁,因咳嗽两月,发现血小板增多6天入院。患儿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阵发性,无痰,无呼吸困难,抗炎治疗无好转。近1月开始出现间断发热,咳嗽、咳痰加剧,咳后有鸡呜样回声,6天前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血常规WBC25.7×10^9/L、Hb92g/L、Plt 1171×10^9/L,胸片示“支气管肺炎”,腹部B超发现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增多待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经高频彩超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 ,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的抗炎药物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57.1%)有效15(35.8%)无效3(7.1%).对照组:显效26(65.0%)有效12(30.0%)无效2(5.0%),p >0.05.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