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90篇
内科学   488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634篇
综合类   2299篇
预防医学   294篇
药学   881篇
  11篇
中国医学   351篇
肿瘤学   21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510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对5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单管状吻合器与荷包钳做保肛手术。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4%(2/56),术后随访2年,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56),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单吻合器与荷包钳用于低位直肠癌可提高保肛率,且该方法经济、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肛肠外科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其早期经典学说或具有争议的问题,近年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解释。即使对一些很常见疾患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长期盛行的痔静脉曲张学说,已被否定;常见的慢性便秘症状,用肛肠动力学解释,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公认。尤其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因其可明显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1病历资料患者女,46岁,2个月前因交通伤致腹部受伤,于当地医院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行保守治疗后出现腹胀、腹痛、左下腹渐增性肿块。体检:贫血貌,左下腹可见一20cm×15cm包块,边界不清,有触痛,无搏动及血管杂音,肠鸣音弱。辅助检查:血红蛋白56g/L,红细胞2.3×1012/L。B超见左下腹有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瘤腔内呈涡流的彩色血流信号,破口约0.8cm。CT提示左下腹包块,强化期包块内含造影剂血溢出,向下蔓延形成洋葱层样外观。CT血管成像(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治疗时先采用介入方法,经股动脉…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腹痛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节。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诊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65例,作就本病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解剖中发现1例营养肝的动脉变异,报道如下。女尸,身高152cm,50 ̄60岁。该例来源于肝总动脉的肝固有动脉(直径0.55cm)管径比正常小(正常管径0.583cm±0.166cm)[1],并出现了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较粗的支配肝右叶的变异肝动脉,在此暂且将它称为副肝右动脉(见附图)。附图来自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左动脉示意图肝固有动脉在行程过程中先后发出胃右动脉(直径0.25cm)和另外3个分支右支(直径0.20cm)、中支(直径0.25cm)、左支(直径0.40cm),经肝门左侧份入肝。其中左支还发出食管支。肠系膜上动脉于腹腔干下方0.50cm处起自的腹主动脉前壁,副肝…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但由于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也比较困难。因此,基于临床表现的早期诊断一直是非常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急慢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近年来外科诊治水平发展很快,但对肠系膜缺血的治疗因认识不足而被延误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病死率仍高达60%以上,有的医院甚至高达100%。其原因,一是本病少见,只占住院病人的7%-13%;对于一名外科医生来说,其一生处理过的肠系膜缺血病人也不足十余例,没有更多的经验。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本病发病率低,在遇到急腹症时较少想到本病。等到诊断清楚以后,为时已晚。如能在遇到急腹症时想到了肠系膜缺血,并采用各种手段排除或确定它,就会减少对本病的延误,从而根本改变目前诊治本病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羊轶驹 《海南医学》1991,2(4):18-19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少见。我院1983年1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中,男性6例,女性10例,男女之比为1:1.7;年龄4~58岁,平均31.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肿块16例,腹痛或腹部不适12例,贫血12例,消瘦8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4例,发热2例,反酸、嗳气2例,便秘2例,呕血与黑便1例。病程最短二个月,最长4年。良性10例(62.5),恶性6例(37.5%),发生部位以小肠系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结肠、直肠或肛管吻合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39例直肠癌TME患者术前给予口服无渣肠内营养制剂、缓泻剂进行肠道准备;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吻合口瘘发生2例,吻合口狭窄发生1例,无张力膀胱3例,均经治疗缓解.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控便功能良好,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加强直肠癌TME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定期观察盆腔外引流物的色泽、性质对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内转移灶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4年1月~200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00例大肠癌,同期135例伴有肝转移患者。结果 26例右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转移灶分布在左、右肝和全肝分别有3例(11.54%)、16例(61.54%)和7例(26.92%),而在109例左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分别为17例(15.59%),35例(32.11%)和57例(52.29%)。结论 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右肝,而左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全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