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儿科学   17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687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1435篇
预防医学   23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77篇
  3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尽管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肠套迭正在逐步推广,但基层医院仍以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迭为主要手段。我院在1994~1996年三年内,经空气灌肠确诊肠套迭共85例,除手术证实7例肠坏死,2例严重淤血水肿未能整复外,其余均整复成功,并无一例出现肠穿孔等并发症。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在85例中男56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6个月以下32例(37.6%),6至12  相似文献   
22.
近几年来 ,本院儿科门诊误诊小儿肠套叠 2 6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肠套叠患儿 2 6例 ,男 18例 ,女 8例。年龄 4个月~ 5岁。 4个月~ 1岁 2 2例 ,~ 2岁 3例 ,~ 5岁 1例。院外转入16例 ,本院门诊误诊 10例。误诊时间 2 1~ 72h ,平均 4 6h。2 6例均经空气灌肠及外科手术证实。最初误诊为急性小儿肠炎 7列 ,肠痉挛 6例 ,消化不良 4例 ,急性细菌性痢疾 3例 ,急性坏死性肠炎、过敏性紫癜各 1例 ,上呼吸道感染 3例 ,肺炎 1例。本组 2 6例 ,治愈 2 5例 ,死亡 1例。2 误诊分析与讨论询问病史不详细。小儿肠套叠早期症状不典…  相似文献   
23.
24.
超声监测下简易灌肠整复术治疗小儿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采用B超监测下经肛门灌注生理盐水以及保留液体观察法 (简易灌肠整复术 )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87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7例中男 6 1例 ,女2 6例 ;年龄 4个月~ 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2~ 4 8h。临床症状 :阵发性哭闹 5 4例 ;便血 4 2例 ,其中果酱样大便38例 ,鲜血便 4例 ;发热 11例 ;精神萎靡 33例 ;腹胀 36例。腹部体检 :触及肿块 83例 ,其中 :右外侧区 2 5例 ,右季肋区 4 9例 ,腹上区 5例 ,左外侧区 4例 ,未触及腹部肿块 4例。1.2 B超检查 采用日本产东芝SSH…  相似文献   
25.
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诊断体会(附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小儿非典型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结果该组42例均因腹泻发烧等收入院,但其中31例有阵发性腹痛史,26例有果酱样大便,35例可扪及腹部包块,钡灌肠和腹部B超有助于确诊.结论小儿非典型肠套叠即使有明显的伴随症状或并发病,但腹痛、果酱样大便及腹部包块仍是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26.
1 病历摘要 男,4岁。以阵发性哭闹、呕吐、四肢皮肤紫癜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在当地医院儿内科住院治疗。入院第3天,患儿哭闹、呕吐加重,停止排气排便,考虑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复位。复位后患儿仍有规律性哭闹,哭闹每次持续10min,间隔30min左右,呕吐胃内容物,不含血液,并出现果酱样便,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37.1℃,P108次/min,一般状态稍差,反应可,面色苍白,轻度脱水貌,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应灵敏,心率108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哕音,腹稍胀,全腹轻触痛,  相似文献   
27.
腹腔镜辅助横结肠切除治疗结肠息肉致肠套叠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主因"反复左下腹痛3个月,加重伴便血6 d"以"肠套叠"于2004年10月6日急诊入院.查体:腹平,无肠形及胃肠蠕动波,左下腹腹肌轻度紧张,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5~6次/分.外院气钡灌肠造影提示肠套叠.腹部CT:降结肠中上段梗阻,考虑肠套叠.入院诊断:肠套叠.入院后B超:左中下腹包块,肠间隙少量积液,考虑肠套叠、低回声占位.  相似文献   
28.
刘郝根 《工企医刊》1995,8(3):31-32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2个月到2岁之间的小儿最常见,临床上误诊为急性菌痢者时有发生,在夏秋季菌痢发病季节尤其如此。我院从1984年至1994年10年来,误诊收住传染科15例。转外科后,其中治愈14例,死亡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讨论全结肠-直型肠套叠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病历资料.结果:7例中3例误诊.7例均手术治愈.结论: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理,除了其它类型肠套叠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外,它还同时存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结肠系膜游离,未将结肠固定于后腹壁,使结肠活动度增大所致.诊断主要依据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肿块,再结合B超、钡灌肠确诊不难.肛门指诊对本病有极重要的意义.发现套叠肠段由肛门突出,或指诊触及套叠肠段,或钡灌肠发现肠套位置较低,要考虑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的可能.全结肠-直肠型肠套叠,套叠紧密,不易松懈复位,且多合并肠坏死,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可同时解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问题.非手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