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9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96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769篇
预防医学   162篇
药学   282篇
  9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1.
目的:探讨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早期慢性肝衰竭及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及治疗组(n=29),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使用抗炎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短程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0.5~1 mg/(kg·d)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ST、PT、4周生存率、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清ALT、AST、TBIL、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治疗组的血清ALT、AST、T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的4周生存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4周生存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46例肝衰竭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留取感染患者标本送检,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真菌鉴定,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25株占54.35%;感染部位以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43.48%和19.57%;对患者分别给予碳青霉烯酶、伏立康唑、氟康唑及制霉菌素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3~22d为一个治疗周期,有效率为76.09%。结论在对肝衰竭患者真菌感染进行原发肝脏疾病治疗时,早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3.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发生于晚期肝硬化腹水或肝衰竭患者的潜在可逆性的功能性肾衰竭。其特征是内脏动脉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和全身动脉血压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功能严重受损。其具体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近年来,比较认可的机制有动脉扩张学说、肝硬化性心肌病学说等,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了理论基础[1]。系统综述和两个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血管收缩剂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是目  相似文献   
94.
全球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在中国,随着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的实施,感染人群较前明显减少,但1~59岁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仍达7.18%,慢性[1]  相似文献   
95.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据报道,未出现肝移植之前,肝衰竭的病死率为50%~80%[2].虽然肝移植给本病带来了曙光,但肝源匮乏、手术费用高、术后排斥反应等不足大大限制了其应用.  相似文献   
96.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10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ACLF组(35例)和CLF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常见并发症、MELD评分及预后。结果 CLF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占66.02%(68/103),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两组在血常规参数(WBC、HB、PLT、MPV)和凝血指标(PT、APTT、TT)均有差异(P<0.05,P<0.01);ACLF组肝功能AST、ALT、TBIL、ALB高于CLF组,GLO、TBA低于CLF组(P<0.05,P<0.01);两组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MELD分值低于CLF组,其预后优于CLF组(P<0.05,P<0.01)。结论 ACLF和CLF在好发年龄、病程、血常规参数、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并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MELD评分及预后均有差异。肝衰竭指南符合国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60例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治愈好转组和无效病死组,并对其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0例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愈好转组109例,好转率为41.92%,无效病死组151例,总死亡率为58.08%;年龄和性别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诱因依次为HBV活动及变异(51.53%)、非病毒性感染(23.08%)、消化道出血(11.10%)和其他(14.29%);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凝血酶原活动度、低钠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型肝炎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过程复杂,其预后与诱因、并发症以及反映病情程度的生化指标等改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9.
谢青  汤伟亮 《肝脏》2012,17(6):377-380
<正>一、概述肝功能衰竭(又称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索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以病情重、进展快、治疗难、治疗费用高、病死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危害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肝衰竭的病因很多,包括肝炎及非肝炎病毒、药物及有毒物质、急性妊娠脂肪肝、HELLP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和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为其主要致病原因,其次为肝毒性药物绣发的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Budd-Chiari综合征及  相似文献   
100.
陈楠  滕杰  王介非 《肝脏》2012,17(3):205-208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凝血机制障碍、高黄疸、肝性脑病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1].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肝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慢性化程度高,患者肝功能常迁延不愈,如在短期内再次接受严重打击,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势极为凶险,病死率极高,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