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54篇
  免费   3496篇
  国内免费   675篇
耳鼻咽喉   80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357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3007篇
内科学   2005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神经病学   405篇
特种医学   3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2篇
综合类   12474篇
预防医学   2259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3387篇
  53篇
中国医学   31470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694篇
  2023年   2276篇
  2022年   1820篇
  2021年   2318篇
  2020年   1779篇
  2019年   1726篇
  2018年   762篇
  2017年   1462篇
  2016年   1554篇
  2015年   1675篇
  2014年   2850篇
  2013年   2577篇
  2012年   3314篇
  2011年   3563篇
  2010年   3242篇
  2009年   2779篇
  2008年   3394篇
  2007年   2822篇
  2006年   2461篇
  2005年   2311篇
  2004年   1941篇
  2003年   1633篇
  2002年   1258篇
  2001年   1046篇
  2000年   908篇
  1999年   728篇
  1998年   696篇
  1997年   540篇
  1996年   564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299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73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47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治疗研究已是目前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探讨了因虚致瘀、因瘀致病、痰瘀水湿互结的病机特点,强调血瘀是症候演变的关键环节,往往贯穿疾病的始终,要善于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或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发生缺血性的血液循环障碍。病因有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病、颈肩部肌肉劳损及无菌性炎症等。临床表现为头疼、头晕、突发性晕厥等。是老年人常发病症。  相似文献   
64.
调补肝肾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以暴力外伤或强力劳作致病;但体弱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不一定有明显外伤史,常伴有肝肾不足的表现。因此采用  相似文献   
65.
盐酸地尔硫卓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及TCD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的缺血性血管病,临床上用药各异。我院于2004年2月-2005年9月间应用盐酸地尔硫卓静滴治疗VBI患者40例,并与常规疗法进行对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迄今为止,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肝病时由于肝脏清除内毒素的能力下降,可出现内毒素血症(ETM)[1].这说明肝病与内毒素血症(ETM)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的研究已获得可喜的成绩,但其中医证型客观化方面的研究虽屡见于诸多刊物,但均较零散,故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7.
“证”是中医对某一人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某种异常状态的一个综合的定性判断。进行这一判断的推理过程即是“辨证”。辨证的依据是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和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影响辨证的因素主要有:病人自身感受的叙述、医生的诊断过程、医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医生的治病经验等。验证辨证正确与否的标准是疗效。在辨证的依据中,中医的辨证理论是一种约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病人的异常状态(如症状、体征等)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许多影响辨证的因素,导致中医通过辨证而得出的结果———证,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又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所以辨证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真实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而在于能够为治疗各种复杂的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共对5例终末期肝病和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了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自拟消疳饮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疳证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古人称“发为血之余”,收集人的头发,除去杂质后用水洗净、晒干,放瓷器钵内或锅内盖严,用泥封固,盖上放米少许,煅烧至米成黄色为度,待冷取出,退去火气,研极细末备用,就成了神奇的中药一一血余炭。中医认为血余炭味苦、性平,入肝、胃经,有止血消瘀、补阴利尿的功用.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如血淋、崩漏、咯血、衄血、便血等,能止血兼能消瘀。现代分析表明,人发含胱氨酸,是角蛋白的一种;血余炭含碳素。动物实验中,血余炭确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以及血浆再钙化时间,此外还有利尿作用。现将血余炭的部分应用单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