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7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8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140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46篇
  5篇
中国医学   373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瘀”病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竹  孙伟 《北京中医》2005,24(6):346-348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进展的主要病机特点在于虚、湿(热)、瘀。其发病是在肾元亏虚、正气不足的基础上,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气血失和、脏腑机能失调,而产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日久迁延,则形成本虚标实、肾虚湿瘀之证,若湿邪久恋不去酿生湿浊、浊毒等病理产物,则进入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阶段。因而,深入探讨肾病慢性进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延缓肾病进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们试从中西医不同角度探析肾虚湿瘀病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2.
浅述《伤寒论》对"头汗出"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一书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笔者在研读《伤寒论》时,以证为纲总结其治法,颇多感悟,仲师对证之描述细致准确,因证而治灵活机巧,值得效法。仅“汗出”一症,可见于《伤寒论》六经中每一经,涉及条文达三十有余,有“汗自出”、“汗出多”、“大汗出”、“漐漐汗出”、“汗出恶风”、“汗出而渴”、“汗出而喘”、“汗出而厥”(以上为全身汗出)、“手足染染汗出”、“头汗出”等描述,其治因病机不同而各异。笔者仅以“头汗出”为例,略述其不同治法,以彰其旨。  相似文献   
103.
牟永成  苏文明  马超 《新疆中医药》2005,23(4):F0003-F0003
小便不通《内经》称为“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疾患。其病位是在膀胱、三焦,但和肺脾肾肝均有密切的关系,其病因病机有:湿热蕴结、肺热气盛、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尿路阻塞、脾气不升、肾气亏虚。所以,选方用药应遵守其病机:实证宜通调三焦,虚证宜温阳化气,恢复各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04.
阳和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又名“缠火丹”、“火带疮”、“蛇丹疮”。病因多由肝气郁结,肝经火甚或湿热搏结而致。在治疗上多采用清肝火、利湿热的治法。但带状疱疹病在皮肤疱疹消失后,易遗留神经痛,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其疼痛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  相似文献   
105.
纪恩佑 《中医杂志》2005,46(4):252-253
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气、郁、寒、热、痰、食、瘀、虚等使中焦失衡所致,常见有胆气犯胃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交阻证.现将临床用中医药治疗的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6.
龙胆泻肝片及其药材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泻肝片是由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甘草(蜜)十味药组成,具清肝热,利湿热之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相似文献   
107.
赵志远  徐刚 《中药材》2004,27(6):440-440
目的:研究抗湿热胶囊对热损伤大鼠体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制成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热损伤模型,测定大鼠垂体、血浆中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热损伤后血浆和垂体中β-EP的含量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而给药组并不能抑制β-EP水平的这种变化.结论:抗湿热胶囊能明显抑制热损伤大鼠体温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血浆和垂体的β-EP含量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客观检测家兔“肝、胆经”体表经脉循行线。方法 :应用皮肤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 ,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相互印证 ,确定为经穴点及经脉线非穴点。结果 :家兔体表具有低电阻、高导声状态点的连线。结论 :家兔有类似人体“肝、胆经”体表经脉循行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中医内外结合及综合护理措施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服自拟方“薏苡丹参汤” ,配合“二忌”、“三宜”、“四保持”的综合护理措施 ,治疗护理湿热蕴结型粉刺 90例 (护理观察组 ) ,并与内服茵陈蒿汤的对照组 6 0例作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护理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护理治疗湿热蕴结型粉刺疗效好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四妙丸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型的疗效。方法 :9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四妙丸加味治疗 ,对照组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83%、74 .4 2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组在改善小腹痛、白带多等症状方面 ,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四妙丸加味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方剂 ,特别在消除小腹痛、白带多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