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60篇
  免费   1759篇
  国内免费   1686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73篇
妇产科学   120篇
基础医学   1363篇
口腔科学   326篇
临床医学   3652篇
内科学   2690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603篇
特种医学   6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2057篇
综合类   10201篇
预防医学   2256篇
眼科学   219篇
药学   9296篇
  51篇
中国医学   3453篇
肿瘤学   639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640篇
  2021年   838篇
  2020年   795篇
  2019年   892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945篇
  2016年   1042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1961篇
  2013年   1907篇
  2012年   2509篇
  2011年   2633篇
  2010年   2232篇
  2009年   2059篇
  2008年   2189篇
  2007年   1882篇
  2006年   1772篇
  2005年   1790篇
  2004年   1306篇
  2003年   1252篇
  2002年   1048篇
  2001年   998篇
  2000年   764篇
  1999年   611篇
  1998年   514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38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230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7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对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及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49例)和ETV组(49例),分别给予ADV和ETV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病毒学指标(如HBV DNA载量、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48周后的肝纤维化指数、肝功能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及死亡率、肝细胞肝癌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HBV DNA载量均明显降低(t=13.694,19.679;P=0.000,0.000)。ADV组相比,ETV组治疗24周后的HBV DNA载量和无应答率较低(t=5.421,P=0.000;χ2=4.438,P=0.035),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转换率较高(χ~2=10.485,6.823;P=0.001,0.009)。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的肝纤维化指数、肝功能和TSH均明显降低(t=5.454,10.821,P=0.000,0.000;t=3.222,7.919,P=0.002,0.000;t=3.063,6.830,P=0.003,0.000),其中ETV组的改善程度较ADV组更为明显(t=3.474,4.752,2.935,P=0.001,0.000,0.004)。在随访期间,ADV组和ETV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6.94%和30.61%(χ~2=2.751;P=0.097),Log rank检验显示,ETV组的死亡风险明显低于ADV组(HR=0.547,P=0.042);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4.08%(χ~2=1.958;P=0.162),ADV组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ETV组(HR=0.263,P=0.047)。ADV组和ETV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和6.12%,χ~2=0.489;P=0.494)。结论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应用ETV具有较高的抗病毒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并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和肝细胞肝癌风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TDF)单药治疗对其他核苷类药物应答不佳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已经使用其他核苷(酸)类药物治疗24个月以上,且HBV DNA水平3lg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口服TDF(300 mg/d)。观察患者基线和治疗后第4,12,24,36,48周的HBV DNA水平、不可检测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和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41例患者使用TDF单药治疗后, HBV DNA病毒载量出现明显下降,由基线水平5.21(6.48~4.23)lg IU/mL下降到1.30 (2.37~1.30) lg IU/mL;HBV DNA不可检出率在48周时达到97.56%,ALT复常率在48周时达到86.20%。HBV DNA病毒载量、不可检出率和ALT复常率均基线水平和治疗第12、24、36、4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周水平与36、48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周治疗中,41例患者中累积6例(14.6%)患者实现HBeAg阴转,其中血清清除4例(9.8%),血清转换2例(4.9%)。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核苷(酸)类似物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DF单独治疗能早期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ALT复常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冠心病患者108例在日常活动情况下,采用Holter 24小时监测,发现60例(55.6%)有心肌缺血发作,总计发作244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98次(81%)。心肌缺血发作时与发作前的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降程度与伴随有胸痛发作时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在上午6时至12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频率最高,占55.1%。内服缓释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发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胰性腹痛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拟行ERCP术的患者分为加贝酯组和对照组.加贝酯组患者在ERCP术前0.5 h起开始静脉滴注加贝酯(300 mg加入林格氏液500 ml),维持4.5 h.对照组则仅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 ml,也维持4.5 h.结果共有94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加贝酯组48例,对照组46例.加贝酯组有3例(6.3%)、对照组有9例(19.6%)患者发生了胰腺炎(P = 0.040);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2例(25.0%)和21例(45.7%)(P = 0.036);胰性腹痛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例(10.4%)和14例(30.4%)(P = 0.016).结论以加贝酯总量300 mg持续4.5 h静脉滴注(术前0.5 h起给药)较安慰剂能有效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减少高淀粉酶血症及胰性腹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腱鞘炎中药外用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自建库至2015年治疗腱鞘炎的中药外用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7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7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处方。结论腱鞘炎常用的药物以祛风湿、活血化瘀药为主。该研究结果对治疗腱鞘炎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吉法酯片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且存在Hp感染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联合用药组47例。两组均口服进行给药,对照组服用兰索拉唑15 mg+克拉霉素0.5 g+阿莫西林0.1 g,早晚各1次;联合用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吉法酯片50 mg早晚各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7天/疗程),对比并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 Hp的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23%;联合用药组的Hp转阴率为93.62%,对照组的Hp转阴率为77.78%;将两组治愈结果和Hp转阴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吉法酯片联合抗Hp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提高了Hp的转阴率,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析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曲美他嗪,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7.46%,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4.62%,两者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反生率为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曲美他嗪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有效安全的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和环磷酸腺苷(cAMP)缓释组织工程支架,使药物缓慢稳定释放,降低局部应用时对神经的刺激,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的修复和轴突的再生。方法:应用电纺丝技术制作的含ChABC及cAMP的聚碳酸亚丙酯及壳聚糖缓释组织工程支架,分析支架直径、载药量、包封率等参数,然后以磷酸盐缓冲液为体外释药介质观察组织工程支架的药物释放速度、药物的失活率及支架的降解速度。结果:ChABC和cAMP缓释组织工程支架在聚碳酸亚内酯质量浓度为8%、电压为10~15 kV、距离为15~20 cm时可以纺出纤维直径约3μm的平滑支架,单纯聚碳酸盐内酯纤维光滑,直径均一,壳聚糖微球光滑,聚碳酸亚内酯与壳聚糖混合后电纺丝形成的支架呈串珠样结构,其能缓慢持续释放有活性ChABC和cAMP,12 d后支架降解失重率约7%。结论:应用电纺丝方法成功制备含ChABC及cAMP的聚碳酸盐内酯及壳聚糖组织工程支架,其药物稳定释放,局部应用无神经刺激,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人实施麻醉时的诱导作用。方法:研究组给予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诱导;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诱导。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2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诱导麻醉后血压、心率均较麻醉前有所下降,但研究组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诱导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诱导后插管前与诱导前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气管插管后2分钟2组各项指标均上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71%(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联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进行诱导麻醉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在维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基础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预注布托啡诺对预防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的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男85例,女95例,年龄20~65岁,体重42~59 kg,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各60例。B组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总量不大于2 mg);S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N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1 min后三组患者均静注依托咪酯0.3 mg/kg,注射时间30 s,并持续观察2 min,观察痉挛发生情况和评估严重程度。结果:诱导期间三组患者的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Sp O297%;与N组比较,B组、S组患者肌阵挛1、2、3级例数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20μg/kg布托啡诺可有效减少依托咪酯诱导时导致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