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75篇
  免费   5904篇
  国内免费   1904篇
耳鼻咽喉   280篇
儿科学   1987篇
妇产科学   435篇
基础医学   2286篇
口腔科学   755篇
临床医学   23986篇
内科学   15681篇
皮肤病学   221篇
神经病学   1101篇
特种医学   28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7篇
外科学   5167篇
综合类   44231篇
预防医学   20763篇
眼科学   388篇
药学   20165篇
  190篇
中国医学   12685篇
肿瘤学   1166篇
  2024年   802篇
  2023年   3240篇
  2022年   3290篇
  2021年   5205篇
  2020年   7941篇
  2019年   2632篇
  2018年   1300篇
  2017年   2189篇
  2016年   2563篇
  2015年   2913篇
  2014年   6647篇
  2013年   6667篇
  2012年   8338篇
  2011年   9063篇
  2010年   8493篇
  2009年   7718篇
  2008年   7743篇
  2007年   6980篇
  2006年   6167篇
  2005年   6683篇
  2004年   6574篇
  2003年   6641篇
  2002年   5266篇
  2001年   5058篇
  2000年   4175篇
  1999年   3513篇
  1998年   3170篇
  1997年   2962篇
  1996年   2609篇
  1995年   2215篇
  1994年   1470篇
  1993年   1015篇
  1992年   916篇
  1991年   767篇
  1990年   643篇
  1989年   658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临床的普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以其损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患者所接受,肥胖患者、老年患者尤其适合行腹腔镜手术[1]。但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任何手术都会增加手术风险,因此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我院胃肠外科2014年共为160例老年患者行LA,除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切口愈合延缓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难点及采取的  相似文献   
72.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国内迅速播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极大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指挥,要求对疫情依法科学有序联防联控,全国上下,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积极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该病传染性极强,重症患者较多,死亡患者剧增,早诊断是关键。核酸检测属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是早诊之金标准,直接影响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整体实施。采取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肺炎检查相结合、中西医救治并重的综合防控措施,终于促使湖北及武汉疫情达到了可控状态,其他省市疫情取得了个体化战果。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是患者临床治愈标准的主要部分,只有核酸检测阴性才能出院,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出院后康复隔离观察,但有些患者出院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即所谓的"复阳"现象。本文从理论、文献、临床的多维度对COVID-19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阴-复阳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对复阳的可能原因及是否具有传染性提出来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联合快速培养法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11期间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256例设为试验组,均经X线检查证实,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参照组,均实施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检测,统计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果,比较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单一及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价值。结果:经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176例,经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08例,经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真阳性249例;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准确性97.31%、诊断特异性97.56%、诊断灵敏性97.27%较单一检测高(P0.05)。结论:咽拭子标本FQ-PCR技术、快速培养法联合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性、灵敏性,利于疾病早期诊疗及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74.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非典型病原体,能导致包括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它也与气道高反应性、哮喘,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密切相关。在其定植期间,肺炎支原体表达独特的ADP-核糖基化和空泡细胞毒素,被称为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在CAP患者,哮喘患者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创伤患者中,CAR DS毒素持续存在并定位于气道中,目前研究已明确CARDS毒素与特定的细胞受体结合,被内化,并且诱导气道高反应性,黏液增生和其他气道损伤。但它在细胞内转运的机制仍不清楚。本综述的结果提示CARDS毒素通过早期和晚期细胞核内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转运,并集中在核周区达到内质网(ER)。使用ER靶向的SNAP标签证实了CARDS毒素与ER的关联,并确定CARDS毒素遵循逆行途径。此外,研究发现确定了一种新的CARDS毒素氨基酸指纹KELED,这是毒素转运到ER所必需的,即介导细胞毒性的毒素。  相似文献   
75.
从武汉抗疫中医药的投入使用情况,反思现代临床和国人所呈现出的中医药文化认同和就医习惯,探索其历史文化根源及社会因素与医学发展的内在关联。回顾历史,中医屡次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如今大疫当前,中医药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故新时代探讨如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医药原创优势,形成中医药学科优势整体化呈现的新模式医学,对提升全社会的中医药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和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是生态环境系统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以重庆市为例,分析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现状,找准应急处置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从应急处置管理认识、处置政策、处置技术、处置监管、处置评估、应急价格、应急宣传等7方面提出应对具有高感染性病毒疫情废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给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1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与PEF),炎性因子(IL-8、α1-AT、IL-6及TNF-α),免疫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水平。治疗期间,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FEV1、FVC与PEF等肺功能指标,IgG、IgA、CD3及CD4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8、α1-AT、IL-6及TNF-α含量分别为(23.23±3.87)ng/L、(3.43±0.41)g/L、(52.25±5.38)ng/L及(43.12±3.98)ng/L,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联合马来酸茚达特罗治疗老年稳定期COPD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依然严峻,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防控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对策,是防止COVID-19疫情在医院蔓延的重要举措。方法针对COVID-19感染防控的难点,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医院防控实践,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文从医院应急防控组织体系的建立、筛查流程的制定、医护防护用品分配、发热患者的处置、应急处置流程的制定、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六个方面遇到的防控难点与解决对策进行解析。结论面对COVID-19疫情感染防控,各医院应尽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原有的感控工作,并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点,集中资源开展科学、规范、有序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0.
目的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肺外器官感染损害较大,而维生素D与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外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0-3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出现肺外器官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对照组6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损害部位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为(41.27±5.36)ng/mL,低于对照组的(64.38±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5,P<0.001。患儿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2±4.26)、(41.12±4.36)、(42.77±5.36)、(41.55±4.58)、(42.64±5.17)和(44.18±4.58)ng/mL,其中心血管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低,泌尿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高,F=2.649,P=0.02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受损器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