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5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7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24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2140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67篇
  1篇
中国医学   545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6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22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关苍术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2.
33.
1993年1月~1997年6月,我们对妇科癌瘤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并发淋巴囊肿的患者,采用中药红花栀子散外敷治疗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根治术后2~10d,下腹部有疼痛,并能扌门及不同大小的肿块,边界清楚,有压痛,甚或伴有全身发热者为观察对象。24例中,平均年龄(4606±1310)岁,平均病程(1553±524)d,病情轻者8例,中度11例,重度5例。2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红花栀子散(两药等份研细末)酒调湿敷患处,每日3次,连用7~10d。治疗期间不配用抗生素。3 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及肿块消失;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肿块…  相似文献   
34.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红花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红花与露地红花生长发育规律基本一致,但地膜红花生育进程明显提前,各个阶段的生长量明显增多,花的产量及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5.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活血化瘀药,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临床上主要以水煎液人药。组织缺血一再灌注等过程中,自由基引发的氧化反应为许多血液循环障碍疾病的重要损伤机制。红花水提液可清除羟自由基,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活血化瘀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36.
乌蕨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植物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开展其抗菌试验。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从乌蕨挥发油中分析出4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24种,其主要成分是芳樟醇(24.76%),松油醇(7.24%)和香叶醇(6.06%)。抗菌活性研究显示,乌蕨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乌蕨挥发油成分检出率为72.0%,其中主要成分单萜类化合物;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7.
无花果Ficus carica L.又名映日果、密果,为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果树树种。无花果树为药食同源果品植物,原产于亚热带,现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上海、四川、陕西、甘肃、江西、广东、河南等省,庭院栽种居多。近几年经过优良品种的研究推广,已由庭院栽种推向了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38.
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血黏度增高的病理变化,使患者经常处于高凝易栓状态,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中,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液黏度是十分重要的。现就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8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9.
丁香贴片经皮给药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氮酮-丙二醇作为经皮吸收促进剂,对以丁香苦苷为主要成分研制的丁香贴片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并比较该制剂对大鼠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药时数据,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丁香苦苷经皮给药后为双室模型一级吸收,其中单剂量组Tmax为5h,Cmax为2.800μg·mL^-1,AUC(0—t)为5.492μg·(mL·h)^-1。;多剂量组Tmax为5h,Cmax为7.2300μg·mL^-1,AUC(0-t)为8.7125.492μg·(mL·h)^-1。表明连续用药多次后,最大血药浓度可提高到单次用药的2.6倍,药时曲线下面积也增大为单次用药的1.6倍。结论:丁香贴片的血药浓度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峰谷波动小,体现了经皮给药缓释、长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红花浸液推拿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方法将5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浸液推拿硬肿处皮肤。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硬肿消退时间、体温回升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红花浸液推拿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