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63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1.
参麦注射液原料药材红参的质量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麦注射液是由红参和麦冬经提取加工制成的肌注与静脉滴注两用的注射液。具有益气固脱 ,养阴生津 ,生脉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之休克 ,冠心病 ,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肺心病 ,粒细胞减少症等[1] 。由于疗效显著 ,使用广泛 ,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全国中医院急诊科首批必备中成药。要保证成方制剂药品的质量 ,首先得保证原料药材的质量。红参是生产参麦注射液的主要原料 ,质量不佳的红参 ,很难生产出供静脉滴注的急救药品。各种假货充斥市场早已众所周知 ,其伪劣药材也累见不鲜。加之红参的价…  相似文献   
12.
红参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改进红参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008-6.0080μg和0.4032-4.0320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RSD:1.3%,n=6)和99.2%(RSD=1.1%,n=6)。结论:本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参对视网膜、肾、脾动脉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分3组观察家兔眼底血管病变反映全身小动脉硬化的程度。A 组为正常对照组,B 组为高血压模型组,均喂普通饲料,C 组为高血压模型组喂红参2g/d。(1)制作高血压动物模型;(2)观察视网膜、肾、脾血管在光学显微镜下的改变。结果:A 组视网膜、肾脏、脾脏血管形态和组织结构正常,B 组小动脉壁呈均质玻璃样变性,C 组血管结构基本正常。结论:红参对高血压性视网膜动脉硬化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参醇提液浓缩过程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在线分析中药浓缩除醇过程,实时反映过程的状态。方法 以红参醇提液的浓缩过程为例,配 制浓缩液标准样品,获得其乙醇浓度和总皂苷浓度的参考值和近红外光谱,用标准正态变量方法(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 和一阶导数预处理光谱,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浓度参考值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将模型用于在线分析红参醇提液浓缩除醇过程。 结果 测量总皂苷和乙醇浓度的校正模型所用波数范围分别为5543~9033cm-1和6016~8658 cm-1,模型测量校正集样本 总皂苷浓度的预测误差均方差(RMSEP)和相关系数r2分别是1.81 g·L-1,0.983 9,测量乙醇浓度的RMSEP和r2分别为 1.58%,0.997 7。结论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作为一种中药浓缩过程的在线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参是比较名贵的补气药,历代医家均言其有“大补元气”之功,药理研究表明:人参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证的发生,还可加强心脏收缩力,兴奋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刺激造血机能等。其中韩国的“高丽参”由于其种植规范、加工技术独特、性味不  相似文献   
16.
本期,天气已变的较为寒冷,市场走动有所好转,但大货依然少有成交,多为小批量交易,市场上众药商多为勤进快销、薄利经营,以待行情有所好转,具体市场走动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啸  张淹  刘晓云  王宇  刘越  董英  宋若兰  于啊香  马嘉慕  折改梅 《中草药》2021,52(20):6226-6233
目的提升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准。方法基于中药复方制剂"整体鉴别"新模式,对复方阿胶浆中植物来源中药采用一板多鉴法,红参、党参使用同一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红参使用人参皂苷Rg_1对照品和红参对照药材;党参使用党参炔苷对照品和党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熟地黄、山楂使用2种供试品溶液、同一展开剂,采用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双对照(熟地黄使用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和熟地黄对照药材;山楂使用牡荆素鼠李糖苷对照品和山楂对照药材)进行鉴别。对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建立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测定。并采用一测多评法,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确定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计算含量。结果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鉴别的"4-3-2-2"模式,即4味中药,3种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2种展开剂,2种对照物的双对照方法,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动物药阿胶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15批样品中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73~3.37、4.61~6.99、2.64~3.97、3.58~4.46 mg/mL。以L-羟脯氨酸为内标建立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651、0.958、0.857。采用t检验、相对偏差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2种方法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15批复方阿胶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含量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复方阿胶浆中植物药来源中药鉴别的"4-3-2-2"模式。对处方中动物来源中药阿胶建立了4种氨基酸的一测多评法含量测定。通过"一板、一测",达到"多鉴、多评"整体药味质量控制的目的,科学合理地提升复方阿胶浆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红参、麦冬及其制剂参麦注射液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ech Prevail Carbohydrate ES(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溶液(72∶28),流速:1.0 mL·min-1,柱温:25 ℃,ELSD氮气压力:3.5 bar,漂移管温度40 ℃。结果 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分别在1.01~20.20 mg,0.48~9.66 mg,0.95~19.08 mg,0.96~19.28 μg内呈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5%~105%内。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适合用于红参、麦冬及其制剂参麦注射液中各糖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中生晒参与红参互换前后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比较其炮制作用,为四君子汤选择适宜的人参炮制品。方法:采用灌胃大黄(2 g/ml)和控制食量,每天1次,连续14 d,以复制大鼠脾气虚证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生晒参四君子汤(0.2 g/kg)组(简称生方组)与红参四君子汤(0.2 g/kg)组(简称红方组),复制模型结束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测定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P物质(SP)、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减少,血清中GAS、SP含量减少,CHE活性减弱,SS、VIP、NO含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方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增加,GAS、SP含量增加,CHE活性增强,SS、VIP、NO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方组大鼠进食量增加,GAS、SP含量增加,CHE活性增强,SS、VIP、NO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方组以上指标均好于红方组。结论:生晒参之四君子汤与红参之四君子汤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就四君子汤治疗大鼠脾气虚证而言,用生晒参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