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9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自制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止痒、消肿抗炎作用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法:采用磷酸组胺致痒豚鼠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角又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动物皮肤瘙痒及抗炎消肿作用,并设曼秀雷敦薄荷膏为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家兔同体前中后三部分自身对比法,评价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对皮肤的急、慢性刺激反应。结果: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组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局部皮肤瘙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均有较好的消肿作用,且与曼秀雷敦薄荷膏作用相当;急性皮肤刺激显示复方止痒凝胶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而慢性皮肤刺激提示无刺激性。结论:中药紫花地丁复方止痒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止痒、抗炎消肿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及方书,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花地丁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及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本草考证,发现紫花地丁之名源于其花色及形态特征,其主要基原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所规定的Viola yedoensis为我国历代主流。紫花地丁以野生为主要来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完整、色绿、根黄者为佳。古代紫花地丁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记载较少,多直接晒干后使用。建议经典名方中的紫花地丁基原、采收加工及炮制等可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项下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03.
紫花地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地丁(Herba Violae)为堇菜科(Violaceae)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又名地丁草、独行虎、紫地丁,系早春开花的多年生草本.生于田间、荒地、山坡草丛、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最早见于<千金方>中,并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开始以紫花地丁为名收载.其性寒,味微苦,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用于痈肿疔疮、乳痈肠痈、丹毒肿痛、毒蛇咬伤等症.现代药理学发现其具有抑菌、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紫花地丁,本文对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1批不同产地紫花地丁药材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方法:使用Thermo HYpersil-keystong BDS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9 nm。结果:不同产地的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河北产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较高,但不稳定;陕西、河南产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较稳定。结论: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的含量随地域差异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药效活性部位醋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现代化学成分分离纯化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部位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3)、5,7-二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4)、柚皮素(5)、芦丁(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秦皮乙素(8)、咖啡酸(9)、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10)、3,4-二羟基苯甲酸(1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2)、奎宁酸(13)、4-muurolene3,10-diol(14)、β-谷甾醇(15)。结论 除化合物8和15外,其余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4、5、7、9~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影响。方法以HepG2.2.15细胞作为研究模型,选用拉米夫定作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LSCM观察紫花地丁水浸出物作用3d后,免疫荧光技术标记的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的变化。结果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三种抗原均有抑制作用,且优于拉米夫定。拉米夫定对细胞内HBcAg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紫花地丁对HepG2.2.15细胞内HBsAg、HBeAg和HBcAg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测定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3种形态的含量,对微量元素在紫花地丁中的存在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盐酸浸提和滤膜分离得到紫花地丁中微量元素的无机态,颗粒态和溶解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形态的含量,并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分析。结果: 9个微量元素大多均以无机态的形式存在,有机态所占比例在10%~53%之间。汞的有机态比例虽在90%以上,但主要存在于颗粒态中,因此减低了水煎液中汞的毒性。除汞外,其他微量元素的可溶态比例均较高,在42%~92%之间,它们在水煎液中的浸出率均不超过51%。结论: 浸出率较低,可知传统的水煎液有利于减低重金属的含量;而有机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后期紫花地丁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HPLC法测定紫花地丁软膏中秦皮乙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花地丁软膏中的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岛津Wond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旬.1%磷酸溶液(8:92),流速1.0mL/分钟;检测波长为353nm;结果:秦皮乙素进样量在0.0448—0.8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31,RSD=0.7%。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紫花地丁软膏中秦皮乙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9.
男康片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男康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主要药味。结果:方中鹿衔草、紫花地丁、黄柏、黄芪、赤芍、白花蛇舌草等6味药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男康片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0.
紫花地丁在不同季节总黄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UV法测定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平均回收率为99.8%.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采收的紫花地丁中总黄酮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