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55篇
  免费   11175篇
  国内免费   6115篇
耳鼻咽喉   533篇
儿科学   877篇
妇产科学   1606篇
基础医学   6576篇
口腔科学   1096篇
临床医学   41943篇
内科学   43488篇
皮肤病学   632篇
神经病学   2943篇
特种医学   59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2篇
外科学   8716篇
综合类   87948篇
预防医学   25626篇
眼科学   7340篇
药学   41916篇
  433篇
中国医学   41024篇
肿瘤学   1294篇
  2024年   1341篇
  2023年   5957篇
  2022年   5562篇
  2021年   6816篇
  2020年   7672篇
  2019年   7765篇
  2018年   3995篇
  2017年   7088篇
  2016年   7893篇
  2015年   10064篇
  2014年   19184篇
  2013年   17456篇
  2012年   21518篇
  2011年   23435篇
  2010年   21707篇
  2009年   19059篇
  2008年   18699篇
  2007年   16470篇
  2006年   15007篇
  2005年   14982篇
  2004年   12417篇
  2003年   10476篇
  2002年   8484篇
  2001年   7339篇
  2000年   5916篇
  1999年   4678篇
  1998年   3693篇
  1997年   3420篇
  1996年   2863篇
  1995年   2354篇
  1994年   1837篇
  1993年   1182篇
  1992年   1050篇
  1991年   875篇
  1990年   765篇
  1989年   739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是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虽PDPN的临床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疗效不显著,尤其是疼痛的缓解不理想。近年来,PDPN神经损伤时人体自身对神经纤维的修复状况、外源性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研究,以及相关疼痛症状的改善与否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如皮肤神经纤维的密度减低与角膜神经纤维的长度变短,均会引起和加重PDPN病人的疼痛;反之,疼痛则会减轻。而在脊髓背角与背根神经节中,离子通道的开闭、相关细胞因子的活跃程度,对PDPN病人的神经损伤及修复均有促进或抑制的影响。此外,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对PDPN有干预效果。未来,临床治疗PDPN的研究方向或可考虑本文所列举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Meta分析要求,对CBM、CNKI、PubMed、Springer、Embase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网、专利数据库等进行检索,纳入以唑来膦酸注射液作为主要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试验的研究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8年8月,检索资料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提取,若有分歧,则由第三方协助并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有效性、骨密度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受试者共10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血液指标[包括血钙、血磷、血清I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血清骨钙素蛋白(BG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同部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值(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华氏三角区)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篇文献发现明确的唑来膦酸注射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且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消失。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对治疗DO有一定疗效,且具有一定安全性,但还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行分析才能对其疗效及安全性得出肯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14.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消渴病与饮食关系密切,关于消渴病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饮食、服药宜忌古已有之。其思想发源于《内经》,具体论述始于《伤寒杂病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诸多医籍中不断积累完善,到了唐代《外台秘要》和《医心方》时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成体系。通过系统总结唐以前医籍所载关于消渴病饮食及服药宜忌内容,分析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扩展和加深对糖尿病饮食宜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6.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究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DM)患者作为观察组,时间区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同时选择36名无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血糖指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后,发现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筛查诊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DM)患者,采用糖化血红蛋白展开筛查和诊断,可有效反映患者血糖改变情况,进一步提升临床上患者疾病诊断准确性,改善其不良负性心理情绪,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