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女性,62岁,因“窦性停搏”于99年7月1日植入intermedics VVI起搏器。术后检测起搏器的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起搏频率70次/分,出院一周后患者出现头晕、胸痛症状,并逐渐加重,患者的亲属则认为她太娇气,患者本人也未来医院检查,随后患者头晕症状继续加重,以致于一人不能外出,并出现气短、下肢浮肿等心衰症状。患者胸痛严重时,自行在附近的私人诊所静滴抗生素,未来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70岁。因肾功能减退3个月、呼吸困难3d,于2006年2月15日16:00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呼吸24次/min,血压123/52mmHg。心率58次/min,律整,无杂音。双肺可闻及干罗音。血钾7.97mmol/L,血钠126.6mmol/L,血氯106.9mmol/L,,肌酐651.0umol/L,尿素氮50.0mmol/L。血气分析:pH7.003,PaO2168mmHg,  相似文献   
23.
患者女性,64岁,因活动后心慌。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伴心前区疼痛1天就诊。查体:患者痛苦面容.皮肤湿冷;体温35.50℃;心率16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80/60mmHg。立即检查心电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随即在心电监测下做左侧颈脉窦按摩,按摩约3s后,即出现1.34s的窦性停搏,又在一次P—R间期缩短的室上性激动后出现-12.38s的窦性停搏.当停搏8.86s时,患者出现两眼上翻,面色苍白.肌张力增强,立即心前区叩击一次并胸外心脏按压,3.5s后相继出现2.4s的室性心动过速,6s的室性自主心律,频率为27次/分的窦性心动过缓,以及3~6s的窦性停搏,持续心脏按压.吸氧约2min后.患者意识恢复,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呈窦性心动过缓.LGL预激综合症,缺血性ST段压低,继续观察心电图变化,可见ST段压低有所缓解,遂送入病房,给予抗凝。抗血小板凝集,J3受体阻滞剂等治疗,7天后临床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Af)中长R—R间距差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将DCG中R—R间距≥2.0s者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持续性Af组(B组)及阵发性Af(C组),分别统计比较三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A、B、C三组长R—R间距分别为(4.17±1.24)s、(2.56±0.23)s、(8.85±1.12)s,组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C组恢复窦性时无1例存在房室传导阻滞(AVB)。A、B、C三组平均每例24h长R—R间距出现次数分别为(919±298)次、(112.5±34.2)次、(633±187.1)次,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三组中长R—R间距在22:00-06:00之间分别占50.7%、86.7%、86.7%。结论长R—R间距出现频率及时限长短差异与不同心律有关,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5.
心律平可导致窦性停搏和心室颤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患者女性,50岁。因心悸、气短4w.入院。查体:神清,体温36℃,血压150/90mmHg,两肺未见异常,心界不大,心率62次/分,可闻期前收缩达10次/分,听诊无病理性杂音。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入院后,给予营养心肌药:口服心律平150mg,每日3次。治疗第4天,患者自诉胸闷、气短、头昏、无力。急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长时间窦性停搏,逸搏心律。即刻给予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随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间歇的临床转归.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共入选18例(男12例,女6例)阵发性房颤伴发作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患者,年龄37~72(56.8±11.7)岁,病程2~276(69.6±71.3)个月.所有患者均有房颤终止时窦性停搏≥3 s的临床资料,平均长RR间期3.1~8.0(4.5±1.6)s,部分患者伴有黑矇、晕厥先兆或者晕厥症状.首次消融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离术达到肺静脉-左心房电学隔离;术后常规程序刺激诱发,若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消融.术前,术后3d,1、3、6个月分别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 18例患者共进行了27次消融,8例1次手术成功,5例行2次手术,2例行3次手术,3例复发未再行手术治疗.首次消融术中,3例诱发典型心房扑动,同时行后位峡部消融,达到双向阻滞;3例术中出现显性去迷走[血压< 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0次/min].10例复发患者中,1例合并左心房后壁的局灶房颤,第3次消融时成功.平均随访(34.1±7.5)个月,术后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颤复发,其中1例为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房颤复发患者终止后有10.4 s的长间歇,植入单腔起搏器,另外1例房颤复发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临床密切随访.共12例完成6个月动态心电图随访的患者符合分析要求.术前反应迷走神经功能的HRV指标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高频(HF),低频(LF)/HF分别为(42.0±11.1)ms,(136.0±24.9)ms,12.5±3.9,1.32±0.26.术后随访发现其指标均下降并持续至少3个月,但在6个月时恢复.结论 房颤发作时能够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长间歇;射频消融治疗祛除房颤这一原始因素后,窦房结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7.
静脉应用心律平致窦性停搏2例246003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郭超英,贺玉兰2CaseswithSinusCardiacArrestCausedbyIntravenousInjectionofRytmonorm¥GuoChaoying;HeYula...  相似文献   
28.
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胸闷,憋气一年,加重2月入院。其间曾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查体:心率34次/min,神志清,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未见窦性P波,PⅡ^-、Ⅲ、aVF倒置,PaVR^-直立,P^-与QRS波完全无关。P^-波频率为58次/min,QRS波频率为34次/min,RV5=  相似文献   
29.
30.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75岁.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多发房性期前收缩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心律86 min-1,节律不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多发性房性期前收缩,心室率80 min-1,给予普罗帕酮150mg,每日3次口服.入院2d后,患者出现头晕、黑朦、胸闷伴心悸加重.查体:血压90/60 mmHg,脉搏37 min-1,神清,面色、口唇苍白,心率37 min-1,节律不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停搏,最长4 s,心率37 min-1,心电监护仪图示:平均心室率33 min-1,可见窦性停搏.立即给予吸氧,异舒吉静点,阿托品1 mg静脉注射,无效.5 min后重复注射阿托品1 mg,心电监护显示窦性停搏消失,平均心室率76 min-1,患者临床症状逐渐缓解.随访半年,发现停用普罗帕酮后,患者未再出现窦性停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