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88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0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31篇
内科学   231篇
神经病学   48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1018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425篇
  1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突触素及波形蛋白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价二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病例组)和100例健康被试(对照组)。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分裂症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所有被试的血清突触素及波形蛋白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清突触素和波形蛋白水平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评估精神分裂症病人症状严重程度与突触素、波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突触素、波形蛋白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突触素(80.37±10.17)pg/ml高于对照组(64.29±11.27)pg/ml,病例组波形蛋白(10.96±1.88)ng/ml高于对照组(8.33±1.62)ng/ml,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PANSS评分与血清突触素(r=0.764)及波形蛋白(r=0.509)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突触素和波形蛋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SE=0.026,95%CI:0.792-0.895)和0.848(SE=0.026,95%CI:0.797-0.899),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进行数据的重新归类,从中发现联合用此二者的诊断价值为0.934(SE=0.016,95%CI:0.902-0.966),高于任何单种蛋白因子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突触素、波形蛋白作为诊断及评估精神分裂症的有价值的客观指标,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实验室检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神经元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突触体素(synaptophysin P38)在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癫痫的关系及其在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21日龄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TZ点燃癫痫幼鼠,按点燃进程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及Ⅳ级发作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海马及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PTZ点燃后,实验各组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发作级别的增高,幼鼠海马及颞叶皮质各区Cx43和P38的表达均增加。但各组间海马区和颞叶皮质区Cx43和P38的表达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43和P38的表达水平与癫痫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为研究小儿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氯胺酮对大鼠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麻醉与镇痛》2001,3(1):34-35,38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了解环境刺激对未成熟脑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在脑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意义。 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采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进行干预,观察大脑感觉运动皮层及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电镜下观察到2组大鼠两脑区均存在GRAY1型(即兴奋型)突触和穿孔突触。皮质部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比较,突触界面曲率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PSD)均增大,穿孔突触的百分比较高。海马部位干预组突触界面曲率和PSD厚度均较非干预组增大。结论 环境刺激对HIBD大鼠功能的促进作用可能与突触超微结构参数的改变,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微波辐射对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及其相关影响因子BDNF和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30mW/cm2 微波辐射Wistar雄性大鼠40只,于辐射后6h、1d、3d和7d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BDNF和TrkB表达的改变。结果 30 mW/cm2辐射后,突触素ⅠmRNA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和1d增加(P<0.01),而3d和7d减少(P<0.01);海马突触素ⅠmRNA于辐射后6h和1d增加(P<0.01)。BDNF蛋白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表达增强(P<0.05),1~3d达高峰(P<0.01);在海马于辐射后1d表达增强(P<0.05),3d~7d达高峰(P<0.01)。大脑皮层BDNF mRNA辐射后6h增加(P<0.01),1d减少(P<0.01),3d和7d又见增加(P<0.01或P<0.05);海马BDNF mRNA于辐射后1d增加(P<0.01)。TrkB蛋白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1~3d表达增强(P<0.01);在海马于辐射后3~7d表达增强(P<0.01)。TrkB mRNA在大脑皮层于辐射后6h 和7d增加(P<0.01);海马TrkB mRNA于辐射后6h、3d和7d减少(P<0.01或P<0.05)。结论 微波辐射可引起大脑皮层和海马突触素Ⅰ、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异常,参与了微波辐射所致的突触传递障碍及其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96.
脑卒中后常见认知功能障碍,电针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程度,延缓认知障碍向痴呆发展的进程。近年来,随着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作用机制研究的日渐深入,突触可塑性作为新切入点,为电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突触可塑性作为脑可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电针作用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梳理近年相关文献,从突触结构可塑性、突触功能可塑性、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神经递质和受体与突触可塑性相关信号通路5个方面对电针调控突触可塑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估价在胃癌形态发展多阶段中P53蛋白表达与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胃癌100例、癌旁胃膜上皮病灶122个(包括单纯性增生29例,轻中度异型增生66例,重度异型增生27例)中P53蛋白、嗜铬粒蛋白A(CgA)、囊泡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癌旁病灶中P53收生率3.28%,癌中为50.00%;CgA和SYN在癌旁病灶中为21.31%和4.92%,癌中为36  相似文献   
998.
人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正常人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规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窦房结中的突触素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的免疫阳性物面积。结果显示 :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在 1岁以前较少 ,1岁以后显著增多 ,并在 1~ 2 0岁年龄组达到最多 ,其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70岁以后降到最低。提示窦房结中的神经组织在生理状态下存在着增龄性变化  相似文献   
999.
1000.
神经系统特异性剪接因子NOVA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神经-肿瘤腹侧抗原(NOVA)是第一个在哺乳动物中发现的组织特异性剪接因子,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其KH结构域(KH domain)与靶基因mRNA前体中的YCAY基序(YCAY motif)结合,调控可变剪接过程.根据其与靶标结合位置的不同,NOVA作为剪接调节因子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增强剪接,也可以抑制剪接.NOVA作为剪接因子特异性地调控了神经突触中一组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