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78篇
  免费   5463篇
  国内免费   5658篇
耳鼻咽喉   588篇
儿科学   1163篇
妇产科学   1292篇
基础医学   7343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8084篇
内科学   11412篇
皮肤病学   1004篇
神经病学   2659篇
特种医学   20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4篇
外科学   5267篇
综合类   24368篇
预防医学   3824篇
眼科学   748篇
药学   11586篇
  109篇
中国医学   4877篇
肿瘤学   5073篇
  2024年   782篇
  2023年   2450篇
  2022年   1977篇
  2021年   2313篇
  2020年   1976篇
  2019年   2349篇
  2018年   1211篇
  2017年   1992篇
  2016年   2233篇
  2015年   2458篇
  2014年   3398篇
  2013年   3329篇
  2012年   4849篇
  2011年   5125篇
  2010年   4863篇
  2009年   4933篇
  2008年   5360篇
  2007年   5264篇
  2006年   4862篇
  2005年   4666篇
  2004年   4000篇
  2003年   3613篇
  2002年   2957篇
  2001年   2686篇
  2000年   2066篇
  1999年   1770篇
  1998年   1488篇
  1997年   1360篇
  1996年   1268篇
  1995年   1140篇
  1994年   985篇
  1993年   637篇
  1992年   500篇
  1991年   459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386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探讨单链抗体 (ScFv )对重症肌无力 (MG )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作用 ,从分离自MG患者胸腺的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 )抗原结合片段Fab6 37构建单链抗体ScFv6 37。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ScFv6 37与刺激抗原人AchR的特异性结合活性以及与相关抗原大鼠AchR和电鳐AchR的交叉反应 ,应用竞争性ELISA测定抑制致病性抗AchR完整抗体IgG6 37与人AchR结合活性。结果发现ScFv6 37只能与人AchR结合 ,不能与大鼠和电鳐的AchR结合。对IgG6 37与人AchR结合的抑制率为 17 5 %~ 32 9%。表明单链抗体对AchR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褪黑素 (melatonin ,Mel)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但其在生物体内作用的靶器官未完全明确 ,阻碍了对它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室研究显示人胚胎甲状腺、肾上腺、心血管等组织均存在MR。因而 ,明确外周组织是否存在MR ,对于研究Mel在更为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证实汉族成人骨骼肌和皮肤等外周组织存在褪黑素受体 (mela toninreceptor,MR) ,并研究MR亚型及其亚细胞分布。方法 :所有组织均取自健康志愿者。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产物基因测序等方法证实人骨骼肌组织存在MR及其亚…  相似文献   
993.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对其功能失调进行逆转性治疗 ,是现代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雌激素主要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而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雌激素可通过受体和非受体途径直接保护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以及通过改善血脂代谢和发挥抗氧化作用间接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94.
995.
乙肝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它决定病毒能否成功感染细胞,因此阻断HBV与其受体的结合是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虽然有很多HBV感染可能起作用的受体的研究报道,但至今仍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受体或什么中介分子起关键作用.本文就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受体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生理过程。L-选择素属于选择素类黏附分子,表达在多数白细胞表面,参与其与炎症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游走,并能促进淋巴细胞归巢。甘露糖受体是C型凝集素家族的一员,主要表达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够介导细胞的内吞和噬菌作用。二者的相互识别和结合在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一种新的垂体分泌蛋白Mimecan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其在垂体瘤组织中的表达;人骨保护素N端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活性分析;重组人内皮抑素的结构改造及抗肿瘤活性变化;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筛选、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人可溶性APRI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P53与TRF1、TRF2的体外结合及P53结合功能区的分析;人成纤维细胞转录因子Sp1/Sp3对p16^INK4a基因的调控;血管舒-缩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与调控;rhsBLyS及其突变体对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泌及B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小干扰RNA抑制LRP16基因表达限制了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消减杂交分离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基因;鸟氨酸脱羧酶基因反义RNA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不同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Ez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丙丁酚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雌孕激素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α-1,6岩藻糖基转移酶的调控;多西他赛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TH作用于老年大鼠骨髓细胞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方法;新转移相关蛋白SNC19翻译后加工及其活性形式的研究;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与y干扰紊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小鼠ACE2基因的克隆和体外表达以及序列分析与组织分布;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抗HIV-1 gp120人源mAb重链CDR区分子特性分析;基于斑点免疫金渗滤法的蛋白微矩阵;人肝癌组织中转醛醇酶活性高表达;人IFN-β基因脂质体转染胶质瘤细胞对凋亡的诱导作用;Survivin在2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张伟  王丽颖 《免疫学杂志》1998,14(4):241-243
首先以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从人肺成纤维细胞中钓取全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cDNA,然后分别克隆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RC/CMVrfm oug k ,uqf tgj xe  相似文献   
999.
邓虎平  庄然  贾卫  张赟  张圆  户义  张新海  金伯泉 《免疫学杂志》2007,23(5):499-501,505
目的 构建含有人CD226分子胞膜外区结构域1(D1)和结构域2(D2)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方法用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CD226 D1和D2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B-Fc,进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瞬时转染293T细胞,收集上清,纯化蛋白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利用PCR方法克隆出CD226胞膜外区D1和D2的基因,并正确插入pSecTag2B-Fc载体中,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转染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含有hCD226D1-Fc和hCD226D2-Fc融合蛋白,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蛋白.结论 成功的构建了分泌型融合蛋白hCD226D1-Fc和hCD226D2-Fc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度较高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探讨其配受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HIV-1协同受体CXCR4、CCR5及CXCR4的特异性配体SDF-1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探索HIV-1子宫内垂直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半定量RT-PCR检测早、中、晚孕期胎盘及早孕滋养细胞CXCR4、CCR5 mRNA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早孕胎盘及原代培养滋养细胞CXCR4、CCR5蛋白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分析SDF-1在早孕胎盘的表达;ELISA测定滋养细胞SDF-1的动态分泌水平。结果:各孕期胎盘表达CXCR4及CCR5 mRNA;CXCR4蛋白定位于滋养细胞,而CCR5蛋白定位于绒毛基质中。滋养细胞可转录并翻译SDF-1,且能分泌可溶性SDF-1。结论:滋养细胞同时表达CXCR4及SDF-1,SDF-1可能通过降调CXCR4而拮抗X4-HIV-1感染胎儿细胞;R5-HIV-1或许能通过滋养层裂隙感染CCR5^#基质细胞和/或Hotbauer细胞,从而发生子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