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9篇
  免费   620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8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15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1855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52篇
  4篇
中国医学   601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8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36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23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29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并根据该量表对76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数据挖掘,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究慢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规律。结果:运用德尔菲法形成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量表》共包含96个症状条目。针对患者四诊信息进行的因子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位涉及心、脾、肝、肾、脑,病性涉及气虚、阴虚、血瘀、痰湿、阳虚;聚类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证型包括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痰浊壅盛证。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为主,最终可致气虚与阴虚、阳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型眩晕痰浊上蒙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痰浊上蒙型颈型眩晕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组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连续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通过比较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ESC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中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颈型眩晕患者,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3.
“浊变”是归纳浊邪在体内致病变化完整过程的病理概念,近年来“浊”在慢性杂病论治中的价值研究有升温趋势,围绕“浊变”的诸多病机如“浊毒”“浊淤”“湿浊”等被广泛应用到疾病分析与论治中,以浊病为核心的病机表达范式和术语建构正逐步完善。本文通过梳理“浊”的内涵源流、应用,切入“浊”“湿”差异辨析,管窥浊病形态与病理意义,进而就“浊变”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病机体系建构进行思考讨论,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4.
肝豆状核变性(WD)在西医学上是铜代谢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疾病,病变影响肝、脑、肾、角膜等重要脏器。中医通过对WD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的认识,认为WD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二者相互作用而发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的病机,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故而运用化痰祛瘀法治疗WD在临床中常见。众多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汤剂、中医外治法化痰祛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WD患者临床症状,发挥排铜优势、改善肝纤维化、改善脑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延缓疾病进程,控制疾病发展。现结合新近研究成果,对化痰祛瘀法在WD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WD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的方案及依据。  相似文献   
115.
李鑫  张钊奇  刘伟 《中医杂志》2023,(16):1651-1655
血浊理论在脑小血管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阐述血浊的基本概念、性质、致病特点及血浊与诸病理因素的关系,提出在血浊理论指导下的脑小血管病“浊血伤髓”的发生学认识。明确了浊血伤髓是脑小血管病的核心病机,指出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是以肾精不足、髓海亏虚为前提条件,血浊壅盛、损伤脑髓为关键原因。因此在治疗上主张从血浊入手,在清化血浊、填精益髓的核心治法下,选择化浊益髓方为基础,结合调肝和气、理血通络、调理脏腑等方法改善脑小血管病的病情,为其辨证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以小儿感冒为例介绍黎炳南教授运用解表法的经验。黎教授认为:小儿感冒以风邪为主要病因,不可与温病混同;治疗宜重在祛风,其中应重视使用善于发散的辛温药物,并注意温清调配;须据证选用升散或通降之法;对兼有阳气、阴血不足者,可以补散并用,补法中又以补益阳气为主。  相似文献   
117.
陈伯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49-1250
以化浊通络为大法,观察用中药治疗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之肾功能不全期的临床效果,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6例,有效14例,稳定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提示应用中药对CRF之肾功能不全期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对血肌酐,尿素氮的降低,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8.
谈痰浊眩晕的病机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二者伴见为主。轻者能生活自理,照常工作;重者发作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常伴恶心呕吐,自汗昏倒。导致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偏多。 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时间短,就其症状病理而言,又多虚少实,治疗效果亦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痰浊所致的眩晕,疗效更为缓慢。本人在临床上遇到这类患者较多,故将点滴体会呈述于后:1 关于眩晕的病名 “眩”与“晕”字本身即指表现在眼视物昏花,双影模糊和头部昏蒙,不能持立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119.
据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结合小儿痄腮属风湿邪毒引起的温病范畴,按温热病的传变规律,阐述了本病患儿在后期每月阴津亏损、热结阳明证,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滋阴液攻腑实,补气阴攻腑实以及泄小肠这热攻腑实”的不同通腑泄热法,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0.
急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临床病症,相近于祖国医学的“崩漏”、“带下”、“月经失调”等症,其病因多涉感染,遂使气血阻滞胞络,湿热下注于带脉,热毒郁结冲任而致。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为法,拟予“灵效清解汤”为主方,治疗急性盆腔炎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治50例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7岁~30岁15例,31岁~40岁28例,41岁~47岁7例。月经先期者16例,月经后期者5例,痛经者25例,经期基本正常者4例;50例患者,带下俱见增多,黄稠秽臭者35例;黄赤相兼、气味秽臭者12例;质稀色泽淡黄无秽味者3例;由于产后感染导致者7例,流产后导致者14例,宫外孕术后感染者2例,子宫颈瘤术后感染者1例;绝育手术后感染者3例,阑尾脓肿穿孔术后导致者1例,长期不注意经期卫生导致者16 例,不明原因者6例。所治病例均经妇科检查确诊,其中附件炎患者28例,子宫体炎症患者16例,盆腔蜂窝组织炎患者6例;其病程最短者为50天,最长者为3年,病期半年以内的23例,半年至1年的13例,1年以上至2年的11例,2年以上的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