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3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38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30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62.
硬皮病患者抗血清及其抗原在细胞结构中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3.
硬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皮病是以皮肤及各种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为探讨硬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人们从流行病学、血管学说、胶原代谢、免疫学及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与种族、地域分布差异、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以及基因等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的热点是细胞因子与本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硬皮病是以进行性皮肤和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大类。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本病的发生、发展与中医的络病密切相关,从络病入手论治,收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丹参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硬皮病药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慧  杨邦杰 《中成药》1999,21(2):98-99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药用部分为其根,是中医传统实用的安神止痛、活血化瘀药,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如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还有中枢镇静及抗菌作用[1],自文献报道丹参注射液可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整合素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将培养的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置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培养瓶中作粘附培养,运用间接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分布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α5,β1亚基表达均较正常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加(P<0.01),并呈簇集分布的特征;细胞内骨架成分微丝密集成束。结论:整合素α5,β1介导的纤维粘连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在硬皮病时增强。  相似文献   
67.
内皮素和硬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一21氨基酸多肽家族,能强力、持久的强起哺乳动物血管收缩,而且是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促分裂因子,研究发现,硬皮病患者血浆ET-1水平、组织ET-1及其受体表达、受体结合力皆有异常。ET-1可能在硬皮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用博来霉素(BLM)制作硬皮病动物模型的最适浓度。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各实验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200、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4周后处死小鼠,取注射部位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Masson染色、真皮羟脯氨酸含量检测及真皮厚度检测。结果  700和1 000μg/ml浓度的BLM成功建模,但1 000μg/ml的浓度可导致小鼠皮肤浅表溃疡。结论  硬皮病动物模型成功与否与BLM药物浓度高低关系密切,700μg/ml博莱霉素浓度具有较好的建模效果,且不会出现皮肤溃疡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9.
狼疮丸治疗SLE的临?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0.
硬皮病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