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64篇
  免费   6728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208篇
妇产科学   139篇
基础医学   1279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8423篇
内科学   5864篇
皮肤病学   178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8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5008篇
综合类   22523篇
预防医学   3568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7458篇
  120篇
中国医学   40172篇
肿瘤学   3935篇
  2024年   1171篇
  2023年   4091篇
  2022年   3119篇
  2021年   4146篇
  2020年   3452篇
  2019年   3456篇
  2018年   1597篇
  2017年   2808篇
  2016年   3123篇
  2015年   3255篇
  2014年   5443篇
  2013年   4823篇
  2012年   6221篇
  2011年   6242篇
  2010年   5592篇
  2009年   5036篇
  2008年   5459篇
  2007年   4604篇
  2006年   3938篇
  2005年   3638篇
  2004年   3079篇
  2003年   2596篇
  2002年   2147篇
  2001年   1862篇
  2000年   1589篇
  1999年   1209篇
  1998年   1084篇
  1997年   917篇
  1996年   873篇
  1995年   740篇
  1994年   571篇
  1993年   409篇
  1992年   357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45篇
  1989年   346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评价逐瘀止血汤加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气虚血瘀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对免疫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脱落、失访4例,剔除2例,完成66例;对照组脱落、失访3例,剔除5例,完成6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治疗14 d。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片,6片/次,3次/d。观察组内服逐瘀止血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变化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容受性(CP)[子宫内膜厚度、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等,并进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进行治疗前后气虚血瘀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月经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测T淋巴亚群(CD3+,CD4+,CD8+)水平;随访记录妊娠情况和流产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量、经期、周期和月经完全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和FI均高于对照组(P<0.01),RI和PI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月经血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妊娠率46.97%(31/66),高于对照组的27.69%(18/65)(χ2=5.197,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形态疗效总有效率为96.97%(64/66),高于对照组的86.15%(56/65)(χ2=4.981,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病理组织疗效总有效率为95.45%(63/66),高于对照组的84.62%(55/65)(χ2=4.304,P<0.05);观察组综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62/66),高于对照组的81.54%(55/65)(χ2=4.696,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与中药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CE气虚血瘀证患者,可调经月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宫腔镜下内膜形态,调节全身和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提高了CP,从而改善了妊娠结局,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的6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快速康复护理,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参照组短(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好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6.06%,与参照组的27.27%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可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SEPT9是13个Septin同源基因家族之一,参与调控众多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极化、细胞迁移以及线粒体分裂等。研究表明在众多肿瘤中,SEPT9都发挥着作用,尤其在结直肠肿瘤研究领域,外周血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更是研究热点,其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其他糖蛋白肿瘤标志物、粪便隐血试验和粪便免疫化学测试等更具有优势,相对于结直肠镜等侵入性检查更节约成本,同时有着更好的依从性。本文对SEPT9的功能、与结直肠癌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结直肠肿瘤的筛查及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142-14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中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的分布特性,为该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断的疑似MPP患儿480例,采集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MP-DNA,检测IgM抗体。结果男性患儿MP-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个年龄段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4~7岁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0~3岁患儿和8~12岁患儿。不同月份患儿的MP-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差异具体表现为7~9月份患儿MP-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10~12月份、1~3月份和4~6月份。MP-DNA与IP-IgM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肺炎支原体核酸的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好,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吴绵勇  郁银娟 《新中医》2020,52(8):69-72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例、4例患者脱落。对照组给予增强胃黏膜营养、改善胃动力、抑酸、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IM分级,治疗后对比2组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M分级较治疗前改善(Z=12.89,P0.01),对照组IM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05),观察组治疗后IM分级优于对照组(Z=4.8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清热祛湿方加减用于脾胃湿热型CAG伴IM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中医证候,减轻IM程度,促进幽门螺杆菌根治。  相似文献   
110.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被认为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从冠心病的文献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血液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客观研究,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抑郁症、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的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等方面,概述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制定统一冠心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