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32.
失笑丸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笑丸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16例冯恩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失笑丸;消化不良;健脾和胃;消痞除满失笑九又名积实消痞丸,为李东垣所创制,功能健脾和胃,消痞除满,我们易丸以汤,用以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16例,疗效显著,现...  相似文献   
33.
以细胞内钙拮抗剂Bu-MDI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具有弱钙拮抗作用的4-乙酰氨基取代的茚满衍生物。该目标化合物以胡椒醛为起始原料,经十一步反应制得。合成中对1的格氏反应、2的脱水消除和5的制备等均作了改进,使收率有所提高。对5的硝化产物6的硝基位置经NOE确证,并对目标化合物二对顺、反异构体的比例和生成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赵明  黄如衡 《药学学报》1990,25(11):801-806
用离体大鼠肝脏灌流方法,研究了胆碱酯酶抑制剂CXN的生物转化过程。径HPLC分离纯化及光谱分析,鉴定了CXN的六个脂溶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产物Ⅰ为CXN原形,其余均为氧化产物。其中产物Ⅲ尚保留部分抑酶活力,而产物Ⅱ,Ⅴ及Ⅵ对小鼠全脑胆碱酯酶的抑酶活力明显下降。另外还观察到,代谢产物Ⅱ及Ⅴ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也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5.
方正 《安徽医药》2013,(1):45-50
本文首先将Ivar Ekeland新近证明的一个反函数定理,推广到非光滑映射的情形.以此结果为基础结合线性算子广义逆的稳定性理论给出B.H.Pourciauhas关于非光滑映射的局部满射定理的一个新的证明,新证明方法较原先作者的方法更简洁.  相似文献   
36.
干姜     
《光明中医》2014,(10):2088-2088
味辛温。主胸满,寒邪之在胸者则散之。咳逆上气,辛能润肺降逆。温中止血,血得缓而归经。出汗,辛能散逐寒气,使从汗出。逐风湿痹,治寒邪之在筋骨者。肠下痢,治寒邪之在肠胃者。生者尤良。辛散之品,尤取其气性之清烈也。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辛甚气烈,故能辟秽通阳。  相似文献   
37.
大建中汤首见于《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原文为“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汤主之。”笔者用大建中汤治疗腹痛为主症的疾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现代临床意义。方法:从《内经》中摘取关于腹满、泄泻的针灸类方,加以解析,并与现代针灸临床进行对比。结果:共摘取腹满针灸类方原文4条,泄泻针灸类方原文6条,总计10条。10条原文在现代针灸临床中均有应用,部分原文在现代应用时有所发挥。结论:通过对《内经》中腹满、泄泻针灸类方的解析,加深了对经典原文的理解;通过与现代针灸临床的对比,为腹满、泄泻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39.
古代岭南儿科以宋代刘昉、清代陈复正为主要代表,认为小儿肿满病机皆因于脾胃之虚。当代岭南儿科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重视辨证论治、首分标本虚实,注重中西融合、灵活变通,广东省中医院袁美凤、邓俊芷、黄清明等在小儿肾病治疗方面各有见解,是岭南儿科继承者。他们多认为脾肾气虚、湿热乃小儿肾病综合征之病机关键,血瘀是重要标证之一;同时对激素耐药、激素依赖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关键病机是“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五脏脏气相通,传变有次,心受脾逆传而来的病气,即子病传母,而后又传心所克之肺,将病邪留止在生己之肝脏,终于己所不克之肾脏,即“脾病”导致“心病”。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发病早期,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导致脾肺气虚、痰浊内生,治应健脾益肺、祛痰消肿,可选参苓白术散肺脾同治;发病中期,随着肺循环瘀血的加重,导致肝脾不和、瘀血内停,治应理脾疏肝、散瘀行血,可选四逆散调脾疏肝;发病晚期,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同时存在,导致脾肾阳虚、水饮泛滥,治应温脾暖肾、温阳化饮,可选真武汤温脾暖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