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21.
金边瑞香不同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金边瑞香不同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金边瑞香进行提取及初步分离,利用小鼠皮下移植性肿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金边瑞香不同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金边瑞香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总浸膏对荷S180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 g/(kg·d)金边瑞香剂量组抑瘤率分别达到39.90%,48.56%,46.15%.金边瑞香各提取物对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金边瑞香正丁醇提取物为其抗肿瘤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422.
瑞香狼毒中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方法 乙醇提取,超声提取,硅胶柱层析分析,采用IDNMR,2DNMR及MS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的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瑞香素(I),B-谷甾醇(Ⅱ),伞形花内酯(Ⅲ)、东莨菪素(Ⅳ)和胡萝卜苷(V)。结论其中化合物I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423.
目的 探析瑞香狼毒活性成分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瑞香狼毒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蛋白分子,通过IPA软件数据库筛选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分子。利用软件网络分析功能分别构建靶蛋白分子和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分子的分子网络。通过软件比较功能,分析二者共同作用的生物学通路及作用位点。结果 从中药瑞香狼毒中筛选出4个活性成分,其对应的靶蛋白共18个,从IPA软件中选出晚期肝细胞癌相关基因共40个。前者主要的分子网络功能是与组织损伤、机体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后者的分子网络功能主要与癌症、消化道疾病及肝脏疾病相关分子有关,且各自有不同的信号通路富集。对比前5位共有的信号转导通路,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是共有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PI3KCG、HSP90、PTGS2是瑞香狼毒活性靶蛋白中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分子。结论 本研究推测瑞香狼毒可能通过PI3KCG、HSP90、PTGS2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424.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又名断肠草、山萝卜、红狼毒等,为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的干燥根是历代本草记载的狼毒的正品.蒙药名有达楞图如和少格兴.粟晓黎等 [1]对其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瑞香狼毒一般生长在干燥向阳山坡、干旱草原以及高山、亚高山草地,分布在我国的西部沙漠地区、西北和西南地区、东北及河北等地 [2].瑞香狼毒性味苦平,有大毒,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 [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瑞香狼毒药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5.
刘嘉  狄留庆  单进军  静芸芸 《中草药》2009,40(1):106-108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瑞香素的测定方法,观察瑞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组,分别ig瑞香素溶液250、312.5、375 mg/kg,尾iv瑞香素溶液50、62.5、75 mg/kg,HPI,C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 1.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大鼠ig给药后符合单室开放模型;iv后也符合单室开放模型.结论 瑞香素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瑞香素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静注和口服给药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426.
陈湖海  张卫东  苏娟  陈玉琪  沈云亨 《中草药》2009,40(7):1033-1035
目的 研究藏东瑞香Daphnebholua的酚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东瑞香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8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素(daphnetin,Ⅰ)、7-甲氧基-8-羟基香豆素(7-methoxy-8-hydroxycoumarin,Ⅱ)、瑞香苷(daphnin,Ⅲ)、结香苷C(edge-woroside C,Ⅳ)、瑞香新素(daphneticin,Ⅴ)、5"-去甲氧基瑞香新素(5"-demethoxydaphneticin,Ⅵ)、瑞香醇酮(daph-neolone,Ⅶ)、瑞香烯酮(daphnenone,Ⅷ).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27.
目的:探讨瑞香素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70%肝脏IRI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瑞香素组(Dap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再灌注+瑞香素组(IRI+Dap组),每组8只。Sham组和IRI组小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Dap组和IRI+Dap组小鼠肝脏缺血前1 h腹腔注射Dap(1.5 mg/kg)。IRI术后12 h处死小鼠收集标本,检测血清转氨酶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取肝组织行苏木紫-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肝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表达,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肝组织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和IRI组小鼠相比,IRI+Dap组小鼠肝脏IRI 12 h后,血清中ALT、AST、TNFα、CCL2的表达显著降低,肝组织坏死面积显著减小,肝组织中CD11b、Ly6g阳性炎症细胞浸润属相显著减少,肝组织中MDA水平显著降低、SOD、GSH水平显著升高,同时肝组织中Keap1表达显著降低、HO-1、p-NRF2表达显著升高。结论:瑞香素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肝脏IRI后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瑞香素对肝脏IRI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Keap1-NRF2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428.
目的 探究西瑞香素通过介导巨噬细胞向M2极化对鼻咽癌大鼠线粒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盐酸千金藤碱(C)组、西瑞香素(W)组,每组10只,对M、C、W组采用腋部皮下注射诱癌剂进行鼻咽癌建模,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C组灌胃15 mg/kg的盐酸千金藤碱,对W组灌胃24 mg/kg的西瑞香素,N组、M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将体外培养后的巨噬细胞分为两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记为A组,加入西瑞香素记为B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鼻咽组织病理形态,RT-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线粒体通路相关指标,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中CD68、CD163蛋白表达。结果 N组鼻咽组织细胞层次清晰且大小均匀,排列整齐;M组细胞层次变多,细胞形态及排列均不整齐,可见多细胞核且染色明显变深,出现大量鳞状上皮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而C、W组症状明显改善,且W组比C组改善明显。与N组比较,M组细胞凋亡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C、W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  相似文献   
429.
周地  刘丽颖  周官红  陈刚  李宁 《中草药》2023,54(1):29-34
目的 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主要活性二萜成分南香大环素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ODS及HPLC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通过计算ECD光谱确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结果 从瑞香狼毒根95%乙醇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狼毒素C(1)、芫花萜烷J(2)和狼毒愈创木酮D(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双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3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30.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黄瑞香注射液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对黄瑞香注射液的制剂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注射液制备过程中pH的调节对注射液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建议应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