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骨关节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特点是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关节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属中医"骨痹"范畴~([1])。骨关节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50%。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现代医学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按摩、牵引、理疗等措施治疗,有些患者通过多种治疗也未收到满意的效果。骨关节疾病临床常见颈腰椎病、膝关  相似文献   
92.
刘要武 《光明中医》2016,(10):1468-1469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王清任所创的活血化瘀代表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等。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血府逐瘀汤,灵活加减,如呃逆、失眠、高血压等辨证属气滞血瘀,阻滞不通之证,皆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督通任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通任针刺法是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杨杰 《江苏中医药》2019,51(9):8-10
王清任的医学理论重视"气血",无论外感与内伤,皆为"气血病变"。"气"是人体本源,气病独重气虚,疾病多为"气虚"所致;血病多为"血瘀",气不能行血、出血所致"血亏""邪与血结"皆可致"血瘀"。他在组方中倡导"调气活血",创立了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方剂。  相似文献   
95.
西黄丸,又名犀黄丸,为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所创,原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中牛黄清心、退热、化痰通窍、散结肿为主药;辅以麝香芳香辛窜之性,通经络,散结滞,辟恶毒,除移浊。主辅配伍,相得益彰,牛黄制麝香芳香辛窜助火之弊,麝香增牛黄化痰散结肿之功。佐以乳香、没药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6.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高不下,给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多样,主要有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等,虽然逐渐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由于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产生以及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出现,大多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强调“整体观念”,从“证候”入手,在肺癌的诊疗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得到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跟认可。《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通过总结42年的实践及临床经验所得,并刊行于1830年的唯一传世之书。全书共计三万余字,分有上下二卷,上卷内容又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他对前人在脏腑解剖及生理功能方面一些矛盾认知的辨析,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新认识,并根据自身观察绘制了相关图谱与古人的图谱进行比对;其二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以及膈下逐瘀汤三首方剂分治人体外周、胸中、肚腹血瘀之症的临床应用。下卷则论述了临床诸症的气血病机、诊疗以及自创方剂的相关应用。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革新脏腑及生理认知、继承与发扬气血理论、充实完善了血瘀学说,并创立了一系列在临床实践中行之有...  相似文献   
97.
自汗、盗汗历来多辨为肺气不足或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所致,而王清任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提出瘀血亦可以致自汗、盗汗,并采用血府逐瘀汤治愈,这种思维值得后人借鉴学习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8.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为治疗气滞血瘀症的基本方与代表方。近年笔者应用此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9.
浅谈王清任的瘀血理论特点及活血化瘀法的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霞 《国医论坛》2005,20(2):47-49
王清任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他重视解剖学,对我国的临床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王氏晚年著有《医林改错》一书,他的整个学术思想及其瘀血论治,都是在他“访验四十二年”之久才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0.
李晋育 《光明中医》2011,26(11):2302-2304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治疗原则,近年来对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工作,已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如我国“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进展及日本“活血化瘀治则”的进展相对我国来说研究的更为深刻).因此近年来活血化瘀治则广泛应用干临床各科,尤其在心脑血管科及妇产科应用最为广泛.这是由于此治疗原则在临床上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