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9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对80例门诊患者辩证分型1肝阳上亢,平肝养阴方(天麻、钩藤各15g,黄柏8g,茯苓、木香各10g,知母9g,沙参10g,鸡内金、陈皮各8g,麦冬6g,白术8g);2肾虚,益肾补虚方(鲜地黄20g,山药15g,枸杞子、泽泻各10g,熟附子5g,白术、茯苓、牛膝、白芍、生姜各10g);3肝阳化风,镇肝熄风方(怀牛膝25g,天麻、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栀子9g,黄连6g,丹参8g,天冬、杭芍各15g,甘草5g,茵陈6g,川楝子8g);4瘀血内停,桃红四物汤(柴胡9g,赤芍10g,丹参8g,红花6g,牛膝9g,当归10g,贝母9g,熟地15g,川芎、白芍、桃仁各10g,桂枝9g);以上方药均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控制9例,显效29例,有效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3.
吴乃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4,(5):185-185,187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熄风化痰活血类中药汤剂,能否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近期于我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72例,随即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38例,作为实验组,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熄风化痰活血类中药汤剂,B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仅进行传统西医治疗。连续治疗两周,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并于出院后第24周统计两组患者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均有一定疗效,然而A组经过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改良BI指数均明显优于B组,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熄风化痰止血类中药汤剂,能显著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张兰起  赵德英 《光明中医》2014,(8):1672-1673
目的探讨益气熄风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寻找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方法。方法入选血管性痴呆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常规组,常规组予抗血小聚集、降压等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熄风胶囊口服。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均好转,但实验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较常规组升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熄风胶囊口服,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5.
黄银龙 《河南中医》2011,31(11):1336-1337
从病因病机、辨证和治疗等方面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总结归纳了临床治疗的方法和规律。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随机、双盲、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应多进行,本病的辨证分型较混乱,应使其规范化,以利于临床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46.
笔者通过研究张锡纯的生活地域,行医地域,探究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茵陈这味药的来源。虽然仍然无法最终确定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用茵陈的品种究竟为何,但至少可以确定:1张锡纯所用茵陈的分布范围应包括华北东北一带,所以主要在南方才被称作茵陈的品种,可判定其并非镇肝熄风汤中所用。2由于生长周期的差异,可以判定这里的茵陈并不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青蒿,也即并非菊科植物黄蒿,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青蒿之幼苗"等语当有其他原因,因此并不能用现代意义上的青蒿的嫩苗来代替茵陈。3从性状上对比,不论是在分布地域上与张氏生前活动地域有所重叠的玄参科植物阴行草,还是药典所载的菊科植物滨蒿和茵陈蒿,与张锡纯所载茵陈都有所出入。因此亦不能简单认为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载茵陈便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茵陈。  相似文献   
47.
柔肝熄风即滋阴养血柔肝而止痉熄风,治疗肝阴血虚动风证,是中医治风法之一。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均为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改变的典型表现,临床上抗颤止痉胶囊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改善中具有确切疗效。作者从柔肝熄风理论分析抗颤止痉胶囊中的理法方药,探讨论证抗颤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静止性震颤、肌僵直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张锡纯从脑论治痿证的思路与特色。[方法]从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的相关论述、医案、具体药方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痿证论治思路和特色。[结果]张锡纯汇通中西,以“肢体痿废”一症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脑贫血、脑充血两种病因均可导致肢体痿废,在此基础上以传统医学宗气不足、精髓不充、脏腑气血大热的观点诠释二者病机,立益气引血、镇肝熄风大法,创干颓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大大扩展了痿证的治疗思路。[结论]张锡纯衷中参西,从脑病角度论治痿证,对痿证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于今日临床启发尤多。  相似文献   
49.
曾聪彦  吴凤荣  陈宇英 《广东药学》2014,(5):326-327,336
目的优选熄风通脑胶囊的最佳辅料与制剂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对不同辅料对流动性、吸湿性的考察筛选制备颗粒的辅料,优选最佳制粒成型工艺,并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结果用微晶纤维素作辅料制成颗粒效果较佳,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宜控制在72%以下。结论本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能为其实际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镇肝熄风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眩晕效果。方法将48例TIA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A组)25例和镇肝熄风汤加减组(B组)23例。A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B组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方。观察2组眩晕程度和血流速度。结果 2组治疗后眩晕程度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眩晕程度缓解程度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A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镇肝熄风汤治疗TIA所致的眩晕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各有侧重,宜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