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本方含制黄精、北沙参、川郁金、太子参各12g,麦冬、炙龟板、丹皮、莪术、大腹皮各9g,元胡、生黄芪各15g,炙鳖甲、焦白术、羊蹄根、仙鹤草各30g,云茯苓24g。日1剂煎服;3个月为1疗程。停用西药。本组23例,结果:显效(症状消失;B超示脾门厚度缩子;血细胞系指标明显上升)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2.
浅谈《伤寒论》方药煎服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古代医家常用朱砂拌染茯苓、麦冬、远志、灯心草同煎。至今医家仍在用朱砂拌染他药同煎,但因地方规定标准不同,如同一味朱砂拌灯心草上海用量,灯心草,用朱砂6 0 %拌,北京用法,每百克灯心草用朱砂6g拌,浙江用量,每百克灯心草,用朱砂1g拌,湖南用法,将扎成小把的灯心草,入朱砂粉末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中药剂型,两千多年前,伊尹便发明了汤药.在人们日常的观念中,往往只注重方药,认为处方用药决定疗效,而对煎服方法却不太重视.殊不知,方药虽中病,煎服法亦很重要,是决定处方用药药效能否最大发挥的关键环节.正如〈医学源流论〉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故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风寒阻络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中药,分别在治疗10 d、20 d、30 d时对眼裂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乳突后压痛等症状进行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两组不同症状恢复情况,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面神经麻痹患者服用牵正散加味煎服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牙龈出血     
静香 《大家健康》2013,(8):62-62
方一萝卜不拘量,含口内嚼碎,热即吐掉另嚼。方二仙鹤草、藕节、侧柏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剂。方三枸杞子10克,地骨皮15克,水煎,慢慢呷服。方四栀子、侧柏叶各15克,蜂蜜30克,水煎,慢慢呷服。  相似文献   
17.
刘芳  陈明 《环球中医药》2014,(5):377-378
文章结合中医汤剂历代研究成果,对汤剂煎服方法中的常规加水量、先煎、后下及早饭前服药等规范化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汤剂煎服方法规范化的发展及现存部分质量标准控制及规范化内容不符合临床实际的问题,进而明确参考药物及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制定煎服法规范化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郭桂明  王宏蕾  范峥 《中国药师》2015,(9):1526-1529
摘 要中药煎服与临方炮制是与中药疗效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这两方面对于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及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两方面又是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欠缺和薄弱环节。本文就如何开展中药煎服和临方炮制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文献研究、资料整理、用药咨询、人才培养。这四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炙甘草汤方证的病位在心;病因是风寒之邪耗心阳而又伤心阴,或伤寒误治、失血、杂病损伤心之阴血、消耗心之阳气;病机是心之气阳阴血俱虚而鼓动无力;辨证要点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脉迟缓而结代、心动悸。当代对于炙甘草汤中各种药物的用量,大致有“小其方”“大其制”“按比例”3种观点。疗程与预后方面,对于病情轻缓者,炙甘草汤的服用疗程应在100 d左右;对于病情危重者,因其预后不佳,应及时告知患者亲属,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对临床疗效和安全的影响非常明显。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从中药汤剂的煎服过程的不同环节,对中药汤剂煎服方法与合理用药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