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28篇
  免费   3174篇
  国内免费   511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569篇
内科学   1007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99篇
综合类   9314篇
预防医学   82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107篇
  42篇
中国医学   27896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632篇
  2023年   2064篇
  2022年   1630篇
  2021年   2050篇
  2020年   1544篇
  2019年   1537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1349篇
  2016年   1343篇
  2015年   1444篇
  2014年   2341篇
  2013年   2054篇
  2012年   2568篇
  2011年   2688篇
  2010年   2351篇
  2009年   1861篇
  2008年   2226篇
  2007年   1792篇
  2006年   1478篇
  2005年   1364篇
  2004年   1328篇
  2003年   1113篇
  2002年   939篇
  2001年   719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541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28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381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36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时建山 《中医研究》2003,16(6):43-44
肝主疏泄 ,主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气郁滞 ,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法适用于胸胁、胃脘胀痛 ,痛处不固定 ,常伴见胸皖痞闷 ,嗳气 ,善太息 ,病情轻重多与情志变化有关 ,平素性情郁闷。多愁善感 ,舌苔薄白 ,脉弦细。多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无黄疽型肝炎、月经不调、乳癖等疾患。常用药有柴胡、枳壳、白芍、香附、佛手、青皮、陈皮、苏梗、木香等 ;常用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据其兼证 ,常配合不同的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 ,日久成瘀。症见胁痛日久 ,胸闷而痛 ,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 ,舌…  相似文献   
82.
吴元胜 《中医药学刊》2003,21(3):341-342
Xuan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补肾法的应用,认为补肾法是治疗疑难皮肤病的重要方法,不少结缔组织疾病与肾的关系密切,大多为肾阴虚或肾阳虚,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使沉疴得愈;对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应 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因素有所发展。提出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过旺的座疮发病机理,在临床运用中确有指导意义;Xuan国维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强调内外合治,许多疑难皮肤病经其综合治疗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3.
84.
子宫肌瘤病因病机及其证治集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改善症状并有较好疗效,尤其内病外治法发展较快,加之剂型的改革,使患者服用方便,减少肠胃刺激,更易于接受治疗,中医研究前途光明。疗效诊断无统一标准,加上动物造模存在一定局限性,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研究等尚存在不足,这些问题有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诸病源侯论》论毒邪篇幅之多,明目之清,发前人所未发,打破传统束缚,注重临床实际。如其提出毒邪判断要以阴阳为纲;毒邪向内为病重,向外为病轻;赤白为轻,青紫黑为重;过肘膝为重,以及伤肠胃心肝脾肾均有不同的症状特征,提示了六淫从化于毒,毒邪与六淫有不同表现等问题,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9.
程康圃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儿科学家,著有《儿科秘要》,阐发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的病理特点,总结出了儿科八证和治法六字学说。其治法六字学说,即平肝、补牌、泻心六字治法。在临床具体运用中,结合儿科常见八证,使六字学说又进一步发挥,而成为多种多样的具体治法,如平肝之中有疏表、清凉、柔阴、重镇之分;补脾又与行脾、祛湿、消食导滞、升提等相使配伍;泻心之中也有清心热和泻心火之轻重不同。程康圃老师六字治法执简驭繁、随病制方而又不失其度的学术特色,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所效法。  相似文献   
9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是一首疗效确切的经方,主治少阴感寒,阳气不足,具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多例阳虚外感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结合具体病例介绍点滴体会如下,以抛砖引玉,并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