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6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4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195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1篇
  6篇
中国医学   38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湿热质亚健康人群膳食的影响因素,为湿热质人群的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12例湿热质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饮食习惯与亚健康的相关性。结果:湿热质人群中,亚健康所占比例为25.1%。膳食因素中高热量、高嘌呤饮食、饮酒、吸烟等是导致湿热质人群亚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多食蔬菜、多饮水与亚健康呈负相关。结论:合理膳食是预防湿热质人群亚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金樱子是收敛固涩药,治疗湿热型消渴取其滋阴固摄的优势,并不妨碍湿热的方化渗利.  相似文献   
993.
正常女性阴道内有少量白色无臭味的分泌物,以润滑阴道,常在月经期、排卵期或妊娠期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分泌物过多,或其颜色、质地、气味异常,并引起其他一些症状,如腰膝酸软、头晕乏力、或阴部瘙痒,  相似文献   
994.
痤疮是由于毛囊与皮脂腺阻塞、慢性炎症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颜面、前胸、后背等,其多于青春期开始发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中医称痤疮为"粉刺"、"风刺"或"肺风粉刺",其表现一  相似文献   
995.
郑友生  李燕 《中医药研究》2013,(12):1422-1424
目的通过检测偏头痛湿热证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的相关关系.方法对偏头痛发作期病人6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采用免疫印记检测血清HP抗体阳性率.其中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病人分为湿热型组(31例)和非湿热型组(29例),同时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偏头痛病人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 vs 26.7%,P<0.05).偏头痛湿热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LDL-C水平均高于非湿热组(P<0.05);HDL-C、TC、TG、FIB与非湿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病人血清HP抗体阳性组的TG水平较血清HP抗体阴性组高(P<0.05);HDL-C、TC、LDL-C、FI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偏头痛湿热证关系密切,并可影响TG水平.HP感染可作为偏头痛湿热证的微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 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 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7.
论脏腑风湿     
痹病包括五体痹和五脏痹,外感风寒湿邪和脏腑功能不足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黄帝内经》痹病基础上,提出脏腑风湿的概念,涵盖了以外感风寒湿等外邪为始动因素的多种疾病,强调外邪伏留致病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祛邪外出是脏腑风湿的首要治则.其论治范围较五脏痹和五体痹更为广泛,不仅风湿系统疾病可从脏腑风湿论治,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1型糖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以及一些疑难杂病如原发性脑瘤、病毒性心肌炎等,其发病与外感病邪,邪气伏留密切相关,而一些祛风湿及解表祛邪药如雷公藤、防风、细辛等也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原发性脑瘤等.因此,以上诸多疾病可从脏腑风湿论治.脏腑风湿概念的提出为一些疑难顽症的治疗提供了审因论治的思路,尤其在病机不明或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从脏腑伏邪论治,给宿邪以出路,或可收佳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的CKD 3期患者154例,分为中药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模拟剂)、西药组(苯那普利+中药模拟剂)、中西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患者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从治疗后2周起,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除治疗后2周、8周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周、12周、20周,中药组eGFR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12周、24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西药组治疗期间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定量未见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24周,中西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少,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CKD 3期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中西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9.
牛华芬 《陕西中医》2013,34(6):710-7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糖化血红表达水平(HbA1c)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其临床征象进行中医辨证分阴阳两虚、阴虚燥热、湿热内蕴、气阴两虚型,并检测各证型的血糖及HbA1c,分析血糖与HbA1c与各证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证分型统计,发现各证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bA1c与餐后2h血糖在各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保持一致规律性。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HbA1c检测的客观指标存在规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当归拈痛汤是方剂学中的常用方,临床用于治疗痛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多种皮肤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归拈痛汤的配伍组方进行深入研究阐述,以期为实验拆方研究及精简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