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与混沌理论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及中医病房住院的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2~3级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同期本院体检者113例(男57例,女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参考杓状曲线和散点图采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中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 h 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夜间血压下降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进行分析,观察两组变化.结果 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组24 h SBP、24 h DBP、24 hSBPSD、24 h DBPSD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 h SBP(mm Hg,1 mm Hg=0.133 kPa):145.50±9.90比110.60±8.20,24 h DBP(mm Hg):85.62±11.08比66.68±6.78,24 h SBPSD(mm Hg):15.66±4.52比11.95±3.14,24 h DBPSD(mm Hg):11.32±2.89比9.28±2.03,均P<0.053,夜间血压下降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2%(5/120)比96.5%(109/113),P<0.05],且男性、女性患者与相应健康人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4 h SBPCV、24 h DBPCV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痰浊内阻型原发性高血压与混沌理论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月光     
当君柔和叔远从浓睡里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满了楼窗了。维因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来的,独自抱着膝儿,坐在阑边,凝望着朝霞下的湖光山色。叔远向着君柔点一点头,君柔便笑着坐起来,伸手取下壁上挂的一支箫来,从  相似文献   
53.
本文是参考文献(1)的继续。参考文献(1)根据人类的识别原理,介绍了Freeman兔嗅觉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提出许多建立新识别原理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只包括几个问题的部分结果:(1)由Freeman建立的兔嗅觉模型的离散数学解是真实的。(2)兔嗅觉模型在什么情况下处在混沌状态中,它们为什么与初值无关。(3)兔嗅觉识别的过程,作者最后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EEG信号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混沌动力学系统相空间的延迟坐标重构及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性。研究了采用基于自适应投影学习算法的径向基函数网络对实测的EEG信号进行预测。通过对径向基函数引入一宽度调节系数a,使网络的预测性能有较大提高。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a的取值由EEG信号的关联维数D2决定,a在最佳区间内取值能够更有效地对EEG信号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5.
脑电信号的混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洗理论提供了研究大脑动力学特性的新方法,应用混地数值分析方法计算不同状态下脑电信号的相关维数,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找到一个数值分界,有助于脑部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6.
混沌理论在癫痫预报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痫是常见病,以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突然反复和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目前仍是当今世界上的一种较顽固的疑难病。本介绍了混沌的概念,综述了混沌理论在癫痫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在脑电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内容涉及了脑电的非线性的证明 ,脑电不是低维的混沌 ,以及传统的脑电混沌参数估算中的主要弊病等。文中也介绍了针对以上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和方法采用混沌动力学方法,对冠心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心率时间序列功率谱和关联维数等三个方面作了对比研究。结果心脏健康者的心率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游走性,其功率谱和相空间吸引子明显呈现混沌特性,奇怪吸引子呈现复杂结构,关联维数Dn>4。而心脏病患者的心率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其功率谱主要集中在0~0.1Hz的窄带范围,相空间轨迹不存在饱和的关联维数。结论上述结果为分析心率变化提供了反映动力学特性的量化指标。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心率变化特征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9.
不同程度冠脉狭窄对心电及R-R间期序列Lyapun0V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心脏的活动是混沌的。心电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数值指标可反映心脏的总体动态活动特征。本文试图探讨不同程度冠脉狭窄对心电及R-R间期序列Lyapunov指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的海电和R-R间期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计算,以期从医学数据统计中发现有价值的规律性。结果初步研究表明,正常人和冠脉重度狭窄患者心电序列的Lyapunov指数有显著统计差别,但正常人和冠脉轻度狭窄患者心电序列的Lyapunov指数无显著差别;正常人和冠脉轻、重度狭窄患者心电R-R间期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均有显著统计差别。结论R-R间期序列比心电图能提供更多心脏电活动的信息。而正常人和冠脉轻度狭窄患者R-R间期时间序列的Lyapunov指数的显著差别,提示在心电信号的异常波形尚不足以被识别时,可能利用该指数对心脏的健康状况进行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60.
混沌医保     
在新医改精神的辉映下,全民医保时代的改革方向已逐渐清晰。医保筹资力度加大,参保人群覆盖面扩大,医保基金管理体系分散,都对医保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实情况是,现行医保基金管理体制极为粗放,问题丛生:基金浪费严重,欠费居高不下,结余过多……这些问题正蚕食着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医保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