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药材草本,长25~75 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报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 cm,宽1~3.5 cm,表面浅绿色至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叶背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软。气微,味淡。  相似文献   
72.
四十余种中药煎剂,相当于生药10—20克/公斤的剂量,灌胃给予盐水负荷的大白鼠以进行利尿试验。其中益母草、淡竹叶、虫筍、瞿麦、酸浆、桑白皮、半边莲、黄耆、白术和马鞭草都有较明显的利尿和/或利钠作用,而前五药的作用可能主要由于生药中所含钾盐引起;其它如木通、防已、茅根、地肤子、黄芩、萆藓、石苇、广地龙、郁李仁、薏苡仁、商陆、甘遂、千金子、吴茱萸、大腹皮,红大戟、通草、灯心草,萱草、麻黄、路路通,茯苓、桂枝、车前子、香薷、石斛、旋复花、浮萍、葶藶子、秦艽、泽泻、牵牛子等32种单药及五苓散、五皮饮、黄耆防已汤3复方对大白鼠尿量和尿钠排出量皆不见有何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银翘散治疗小儿流感发热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各86例,对照组用银翘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四逆散组方(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穗、淡豆鼓、淡竹叶、桔梗、芦根、薄荷、甘草、柴胡、枳实、白芍),观察二组退热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二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合银翘散治疗小儿流感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凤尾清淋汤对急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凤尾清淋汤,对照组服用宁泌泰胶囊,连续服药7 d。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尿细菌培养及尿常规检测的变化;对用药前后两组症状、总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凤尾清淋汤治疗急性下尿路感染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凤尾清淋汤治疗急性下尿路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5.
陆维承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68-2269
竹叶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r的叶。淡竹叶是禾本科多年生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全草。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已完全将淡竹叶代替竹叶使用,竹叶已名存实亡。为保证疗效和中药名称规范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本草考证.加以辨别纠正。  相似文献   
76.
上火,是一年四季都时有发生的现象,常表现为口干、咽痛、牙痛、干咳、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烦躁等。应对上火,我常用荸荠加竹叶煮汤食疗,效果很好。方法是取淡竹叶100克,荸荠500克,一同煮汤。放凉后弃竹叶,食荸荠,分次饮汤。这个食疗方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效果显著。小时候我生长在农村,那时的农村缺医少药,遇到夏季上火不适,母亲常常就地取材,在小竹林里摘一把嫩竹叶,煮一罐荸荠竹叶汤给我降火。  相似文献   
77.
二竹叶,中药品名指竹叶和淡竹叶。二者均有清热通淋之功,临床常相须使用,故称二竹叶。但二者虽同名竹叶,临床功用也相近,临床使用却各自有异。竹叶,又名苦竹叶、鲜竹叶等,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苦竹的新鲜叶片或初生的卷状嫩叶,四季均可采摘,多鲜用,亦可干用。  相似文献   
78.
郭妍  郭晏华 《中成药》2010,32(9):1624-1626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中药淡竹叶中3种指标性成分香草酸、反式对香豆酸和牡荆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A)-3%冰乙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波长切换法检测.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香草酸在0.022 08~0.110 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反式对香豆酸在0.089 2~0.44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牡荆素在0.5544~2.77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准确,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淡竹叶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9.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并建立淡竹叶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收集8个产地10批淡竹叶药材,以日当药黄素为参照物;用Hedera C2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1%HAc,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1 nm;用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建立了淡竹叶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为淡竹叶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0.
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总结淡竹叶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为3~25 g,常用剂量为3~15 g,水煎代茶饮时,最少可用1 g,最大可分次共用至30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用量,如清热泻火治疗小儿心火上炎之疾病、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常用3~15 g;除烦止渴治疗睡眠障碍、呕吐、盗汗等,常用5~10 g;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水肿等,常用5~25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清热泻火常配伍生石膏、黄连、露蜂房等;除烦止渴常配伍淡豆豉、黄柏等;利尿通淋常配伍白茅根、滑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