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3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582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05篇
  3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4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microRNA-144 (miR-144)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检测NSCLC患者组织中miR-144以及泛素样PHD和环指结构域包含1(Ubiquitin like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 1,UHRF1)的表达预后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采用CCK-8、AO/EB以及γH2A检测不同表达miR-144对NSCLC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增殖以及DNA损伤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CNA、Bax、Bcl-2及UHRF1的表达。荧光素酶报告证明miR-144以及UHRF1的靶向关系。结果在NSCLC患者组织中,miR-144表达水平较低,低表达miR-144 NSCL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miR-144者。UHRF1在NSCLC患者组织中明显升高,且在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和种族有显著差异。低表达UHRF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UHRF1的NSCLC患者。过表达miR-144能够明显降低A549细胞活性,诱导A549细胞凋亡,增加γH2ax表达;抑制PCNA以及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表达。荧光素酶报告证明UHRF1是miR-144的靶基因。同时,低表达miR-144能够使UHRF1表达增加,过表达miR-144能够抑制UHRF1的表达。结论过表达miR-144通过靶向UHRF1诱导A549细胞凋亡以及DNA损伤,参与NSCLC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组织泛素化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表达水平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104例和瘤旁脑组织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UCH37表达水平,根据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分成高表达组、低表达组;采用PCR法检测组织UCH37 mRNA水平。术后随访18个月,记录死亡、生存情况。结果 104例中,死亡20例,存活84例;UCH37高表达62例,低表达42例。脑胶质瘤组织UCH37高表达率(59.62%)明显高于瘤旁组织(17.19%;P<0.05),而且脑胶质瘤组织UCH37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CH37高表达是脑胶质瘤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UCH37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9个月)较低表达组(13个月)明显缩短(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CH37 mRNA评估病人术后死亡的最佳界值为2.725,曲线下面积为0.797(95%置信区间0.695~0.899),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70.10%。结论 脑胶质瘤UCH37呈高表达,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肿瘤组织UCH37 mRNA水平检测对病人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拟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1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癌症数据库TCGA-LUAD中的转录组数据,分析USP18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量;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探索USP18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利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过表达USP18蛋白,生长曲线、克隆形成以及划痕实验探究USP18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TCGA-LUAD数据库中,相比于癌旁组织,肺腺癌组织的USP18 mRNA水平明显升高;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转染Flag-USP18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较转染空载体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划痕实验显示,转染Flag-USP18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较转染空载体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 肺腺癌细胞中USP18表达增强,且高表达的USP18可增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LNX1对其相互作用蛋白PBK的泛素化和降解。方法 克隆、原核表达、纯化了一系列重组人LNX1截断体蛋白和LNX1全长蛋白;在体外泛素化体系中研究其对PBK的泛素化,哺乳动物细胞内研究其对外源PBK的泛素化和降解。结果 在体外泛素化体系中LNX1泛素化PBK,并研究了不同LNX1截断体对PBK泛素化的影响;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外源LNX1促进外源PBK的泛素化,进而导致其通过蛋白酶体降解。结论 研究发现了LNX1对外源PBK的泛素化和降解,为研究LNX1的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l32对肿瘤恶病质骨骼肌消耗和TRAF6及其所调节的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相关因子Beclin-1、MuRF1和MAFb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结肠腺癌C26细胞接种BALB/c小鼠诱导肿瘤恶病质模型。分为对照组(HC)、恶病质组(CC)和MG132治疗组(MG)。监测体质量和自发性活动,于接种后第12天,每天腹腔注射给予MG组小鼠0.1mg/kg的MG132,HC和CC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19天处死小鼠。称量肿瘤、左侧腓肠肌重量,检测腓肠肌横切面积,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TRAF6、Beclin1、MuRF1和MAFbx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CC组小鼠去瘤体质量、自发性活动、腓肠肌重量和横切面积均显著低于HC组(P<0.05),MG组小鼠这次指标均显著回升(P<0.05),但仍低于HC组(P<0.05)。CC组小鼠腓肠肌组织TRAF6、Beclin1、MAFbx和Mu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P<0.05),MG组小鼠这次指标均显著低于CC组(P<0.05)。结论 MG132改善肿瘤恶病质骨骼肌消耗可能与抑制腓肠肌TRAF6的表达,阻断自噬溶酶体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并分析泛素编辑蛋白A20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单核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2月至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VAP的患者24例(VAP组)和健康对照12例(对照组)。分离VA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感染部位和非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对照组PBMCs,检测CD14+单核细胞中A20水平。纯化VAP患者CD14+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使用A20 siRNA转染CD14+单核细胞。转染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检测CD4+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转染的CD14+单核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共培养,检测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颗粒酶B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FasL配体(Fas ligand,FasL)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SNK-q检验。结果VAP组外周血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62.61±15.33)%vs.(47.13±11.82),P<0.05],A2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亦高于对照组[(227.9±64.18)vs.(178.2±58.62),P<0.05]。VAP组感染部位BALF中的CD14+A20+细胞比例高于未感染部位[(66.14±19.62)%vs.(52.52±13.71)%,P<0.05],A20 MFI亦高于未感染部位[(268.0±72.56)vs.(197.4±60.01),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自体CD4+T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17的细胞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间接接触共培养中,CD4+IFN-γ+和CD4+IL-17+细胞比例在未转染、对照siRNA转染和A20 siRNA转染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0 siRNA转染的VAP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CD14+单核细胞与NCI-H889细胞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后,靶细胞死亡比例均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肿瘤坏死因子-α、IL-6、颗粒酶B水平及TRAIL MFI亦高于未转染和siRNA转染(P<0.05),但靶细胞死亡比例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P患者单核细胞中A20水平升高,可能发挥抑制单核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ABRO1(Abraxas Brother 1),也称为KIAA0157或FAM175B,是BRISC去泛素化酶复合体的一个重要组分,该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剪切K-63链接的多聚泛素链。该文系统综述了ABRO1的结构特点,参与BRISC复合体组成及调节去泛素化酶活性、调控干扰素应答、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和抗心肌缺血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ABRO1的生理功能及与免疫、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背景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参与细胞内80%~90%蛋白质的降解,是细胞功能调节的重要途径之一.泛素(ubiquitin),大鼠蛋白酶体第3亚基(RC3)是UPP发挥功能作用的两个关键环节.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及对泛素(ubiquitin)、大鼠蛋白酶体第3亚基(R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内膜增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包括对照组、辛伐他汀低剂量组[0.4 mg/(kg·d)]、中剂量组[4 mg/(kg·d)]、高剂量组[40 mg/(kg·d)],连续灌胃给药28 d.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应用RT-PCR观察泛素,RC3 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泛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明显,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和泛素、RC3的表达.高剂量[40 mg/(kg·d)]辛伐他汀抑制作用最明显,血管内膜与中膜厚度的比值、泛索mRNA、RC3 mRNA及泛素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50.2%、63.9%、60.3%和60.5%(P<0.01). 结论 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明显,辛伐他汀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的增生,可能与其抑制泛素、RC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9.
蛋白酶体(proteasome)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蛋白水解酶复合物,负责降解细胞内大部分蛋白质。它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的抗原递呈、免疫应答和许多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近年来基础及临床免疫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蛋白酶体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正>生物体细胞在精细的调节之下进行蛋白质合成,这有助于维持机体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和代谢运转,以及选择性地降解多余无用的蛋白质。泛素化蛋白质降解系统,是机体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主要方式。该系统步骤多、过程复杂,主要包括底物蛋白质的多泛素化修饰和26S蛋白水解酶复合物对底物蛋白质的降解。由机体细胞自然识别程序识别出需要降解的蛋白质,泛素蛋白分子通过共轭双键与底物蛋白质连接形成标签蛋白(即泛素降解底物蛋白质),再被26S蛋白水解酶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