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08篇
  免费   862篇
  国内免费   650篇
耳鼻咽喉   1012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536篇
口腔科学   214篇
临床医学   8593篇
内科学   1873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354篇
特种医学   11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00篇
综合类   12238篇
预防医学   2065篇
眼科学   506篇
药学   4908篇
  46篇
中国医学   1193篇
肿瘤学   52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539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655篇
  2016年   696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886篇
  2013年   1885篇
  2012年   2547篇
  2011年   2697篇
  2010年   2623篇
  2009年   2475篇
  2008年   2438篇
  2007年   2408篇
  2006年   2028篇
  2005年   2192篇
  2004年   1854篇
  2003年   1763篇
  2002年   1329篇
  2001年   1122篇
  2000年   802篇
  1999年   646篇
  1998年   570篇
  1997年   502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0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对老年肺癌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老年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15mL、B组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5mL,且均于1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并于诱导成功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比较2组入室时(T0)、插管后即刻(T1)以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与T0时间点比较,B组T2,T3,T4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平均动脉压于T3,T4时间点,心率于T2,T3,T4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10min后行麻醉诱导,有助于维持老年肺癌开胸手术患者双腔气管插管时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比较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内堵塞导管对气道损伤的影响,选取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组,n=40)和支气管内堵塞导管组(C组,n=40)两组。术中观察肺叶塌陷与术野暴露情况。术毕,于拔管前后分别以支气管镜、直视喉镜检查气道、声带的损伤情况。记录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1、2、3d患者声嘶及咽喉疼痛情况。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塌陷情况D组优于C组(35例vs 24例,P=0.01)。D组患者拔管后声带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D组47.4%(18/38),C组20.5%(8/39),P=0.028〕,两组患者拔管前气道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D组52.6%(20/38),C组23.1%(9/39),P=0.023〕,两组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双腔支气管导管较支气管内堵塞导管能够提供满意的肺隔离效果,但易导致术后声带损伤及声嘶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在电子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电子气管镜检查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90例采用雾化吸入麻醉,B组91例采用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观察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麻醉效果、通过声门时心率和指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甲膜穿刺麻醉联合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雾化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994.
李淑雯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018-2020
目的 分析比较微量输液泵持续性给药与人工间断给药在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7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根据气道湿化方式的不同分为微泵组和间断组,比较2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不同气道湿化方式的机体氧供情况。结果 微泵组湿化良好患者43例(93.5%),间断组湿化良好患者32例(69.6%),2组比较,湿化效果具有显著的区别(P<0.05);微泵组总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6例(13.0%),间断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6例(34.8%),2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心率与呼吸频率分别为(83.3±11.2)次/min、(17.4±2.8)次/min,均较间断组低,而血氧饱和度(96.5±3.6)%、血氧分压(13.5±2.1)kPa,均显著高于间断组(P<0.05)。结论 采用微量输液泵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给药,可以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好,还可改善患者的耐受性,提升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在适宜情况下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严重的永存瞳孔膜Nd∶YAG激光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永存瞳孔膜26例(31眼),表麻下置角膜接触镜,在裂隙灯显微镜引导下.Nd∶YAG激光准确聚焦于瞳孔缘处的瞳孔膜进行发射.单脉冲切开能量为0.4~0.8 mJ,每次治疗总量为5~10 mJ,平均(2±0.18)mJ.结果 永存瞳孔膜激光切开术1次切开者5眼,占16.13%;2~3次切开者12眼,占38.71%;4~5次切开者14眼,占45.16%.矫正视力;0.1 ~0.25者5眼,占16.13%;0.3~0.5者7眼,占22.58%;0.6~0.8者8眼,占25.81%;≥1.0者,11眼占35.48%.术后未发生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损伤或眼压持续增高等并发症.结论 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严重的永存瞳孔膜可增进视力,不需要专门的手术设备,表面麻醉下就可在门诊施行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气道感染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而对照组则未用,分别在麻醉前和手术结束时用无菌棉签采集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表面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在手术结束时收集钠石灰罐底部10g钠石灰行细菌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和术后24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前麻醉机呼气端、吸气端细菌学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手术结束时,麻醉机吸气端、呼气端和钠石灰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均为0,对照组分别为5.26%、42.11%和15.79%,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气道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气管插管全麻可增加患者气道感染的机会,通过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及时更换钠石灰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气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sTBI)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制订临床救治和抗感染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528例行气管切开的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下呼吸道感染率、相关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327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61.9%;共分离出病原菌647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8.5%、20.1%和1.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构成比最高,分别占30.0%、21.8%、19.0%和18.5%;在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头孢派酮的耐药率较高均>60.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均超过80.0%,鲍氏不动杆菌对所有受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其中,对头孢唑肟、头孢他定、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达100.0%,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均超过90.0%;在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87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2.5%,MRSA对头孢唑林、苯唑西林、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5.0%;有33株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27.5%,MSSA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较高为93.9%,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sTBI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特征,可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选取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比分析胸段食管癌行微创McKeown术中单双腔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及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行微创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腔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45%)低于双腔组(37.33%),平均手术时间和插管时间较双腔组短,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双腔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行微创McKeown术时,单腔气管插管较双腔支气管插管简单、易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更有利于喉返神经淋巴结清扫,尤其是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99.
张胜利 《山西中医》2014,(1):43-43,5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运用麻子仁丸加味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8例,3天为1疗程。结果:本组68例治愈21例,好转41例,无效4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为91.18%(95%CI=87.74%~94.62%)。结论:运用麻子仁丸加味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药物和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呼吸肌麻痹(RMP)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阿托品、解磷定、激素等抢救药物,同时给予清水洗胃、导泻、灌肠及活性炭吸附,补液、抗感染、保护胃黏膜、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治疗组尽早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通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阿托品中毒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预防性气道开放,适当放宽呼吸机使用指征尽早机械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