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6篇
  免费   1577篇
  国内免费   679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178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00篇
口腔科学   130篇
临床医学   2556篇
内科学   1414篇
皮肤病学   248篇
神经病学   314篇
特种医学   3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873篇
综合类   6646篇
预防医学   2548篇
眼科学   219篇
药学   2981篇
  25篇
中国医学   10519篇
肿瘤学   607篇
  2024年   275篇
  2023年   935篇
  2022年   697篇
  2021年   886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789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644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818篇
  2014年   1335篇
  2013年   1225篇
  2012年   1522篇
  2011年   1609篇
  2010年   1404篇
  2009年   1402篇
  2008年   1996篇
  2007年   1572篇
  2006年   1486篇
  2005年   1622篇
  2004年   1545篇
  2003年   1369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775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21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孙天福教授运用养阴稳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的效果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19例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掷币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9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0例加用养阴稳心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率变异性指标以及心率震荡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ANN、SDNN、PNN50以及RMSS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S以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O低于对照组,Lown分级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孙天福教授运用养阴稳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效果显著,养阴稳心汤能有效减轻室性早搏程度,改善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盐酸川芎嗪眼部雾化联合耳尖放血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措施和改善循环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眼部雾化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情况(眼睛干涩评分、视物模糊程度评分和视力)、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眼底情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视功能、眼底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FPG、2 h PG、Hb A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FPG、2 hPG、Hb 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川芎嗪眼部雾化联合耳尖放血可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部症状,调节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延缓视网膜并发症进程。  相似文献   
993.
炎症性肠病(IBD),IBD至少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独立疾病。IBD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主要对IBD的流行病学、致病因素以及临床治疗药物进行了总结,期望能为后续IBD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赵晓玲  金丹群  朱玉林 《安徽医药》2020,24(9):1846-1849
目的探讨小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感染病例临床特征与耐药性。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至 2016年 1月期间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 26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儿,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3版)推荐的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分为 MRSA病例组 149例, MSSA病例组 115例,收集两组病例的人口学资料、血常规检测结果、 C》反应蛋白( CRP)值、感染部位和耐药性检测结果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SA组住院天数为(13.8±10.2)d,MSSA组为( 11.1±10.4)d;MRSA组 CRP值为( 48.4±56.9)mg/L,MSSA组为( 30.0±41.5)mg/L;MRSA组败血症发生率为 27.5%,MSSA组为 13.0%;MRSA组呼吸道感染率为 13.4%,MSSA组为 4.3%;MRSA组在住院天数、 CRP值、败血症发生率和呼吸道感染率高于 MS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SA组对氨苄青霉素舒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高于 MSSA组( P<0.05)。结论小儿 MRSA病例在败血症发生率、呼吸道感染、 CRP值和耐药性上高于 MSSA病例。  相似文献   
995.
李娜  唐志红  田永明 《安徽医药》2020,24(10):1920-1926
目的探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医院感染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能够指导临床防治 CRAB医院感染,减少 CRAB感染病人的死亡风险。方法计算机检索检索万方、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 CBM、EMbase、PubMed、OVID,以及医学网站中公开发表的文献,检索时限截至 2019年 5月 31日,采用 State13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32篇文献(英文 26篇,中文 6篇)其中存活组 1 607例病人,死亡组 1 372例病人。在纳入的 24项研究因素中,有 15项研究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MD=0.19,95%CI:0.08~0.30,P<0.01)、 APCHE II评分(MD=0.48,95%CI:0.06~0.91,P=0.03)、入住 ICU(OR=1.91,9,5%CI:1.12~3.26,P=0.02)、发生过休克(OR=4.28, 95%CI:1.05~17.49,P=0.04)、脓毒性休克(OR=8.36,95%CI:3.71~18.82,P<0.01)、肾功能损伤(OR=1.57,95%CI:1.19~2.07, P<0.01)、糖尿病(OR=1.31,95%CI:1.03~1.68,P=0.03)、肿瘤(OR=1.56,95%CI:1.02~2.37,P=0.04)、肝脏疾病(OR=1.93, 95%CI:1.25~3.00,P<0.01)、深静脉置管(OR=2.02,95%CI:1.56~2.61,P<0.01)、留置导尿管(OR=2.53,95%CI:1.66~3.84,P<0.01)、留置鼻饲管(OR=1.79,95%CI:1.21~2.65,P<0.01)、机械通气(OR=3.17,95%CI:2.34~4.29,P<0.01)、使用激素(OR=5.46,95%CI:3.12~9.56,P<0.01)、免疫抑制(OR=2.73,95%CI:1.82~4.1,P<0.01)。结论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和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是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人高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可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降低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6.
现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已经超过80岁,然而19世纪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仅有30~40岁,传染性疾病是当时占据首位的死亡原因。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寿命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得益于疫苗和药物的诞生,而在发现和发明这些具有里程碑式的“灵丹妙药”背后,是一场科学的革命。本文对从巴斯德革命性科学“微小生命体理论”的提出,到“细菌致病理论”的建立,到由此诞生的N个控制传染病的“灵丹妙药”发现和发明,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文献梳理和阐述。旨在让读者在“身临其境”的COVID-19传染病大流行期间,能够重温一下在抗击“瘟疫”的历史长河中诞生的革命性的科学和伟大的科学家,并致敬各行各业为抗击疫情而努力的人们。  相似文献   
997.
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霍乱4次出现于英国,传播速度快,患者死亡率高。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首次发现霍乱在人体内繁殖并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在其霍乱研究进程中,他将霍乱病例放置在地理网格上以及根据家庭供水来源比较霍乱发病率,这方面的独创性构成了传染病学方法发展的突破性创新。毫无疑问,斯诺为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具体阐述1854年的伦敦霍乱发展进程以及传染病学之父斯诺对于传染病学建立的重要影响,并对霍乱弧菌的生态循环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98.
鼠疫是在历史进程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种“瘟疫”,它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是病原菌的天然宿主,鼠蚤是传播媒介。本文从3次鼠疫大流行、鼠疫致病元凶的发现和进化、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鼠疫的诊断和防治以及背后的科学发现进行概述,为我们应对新型传染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管理效率及质量,建立一套菌(毒)种保藏管理信息系统。方法采用C/S架构,以Visual Basic6.0、SQL Server2000为开发平台,结合E-R模型第三范式建立了菌(毒)种信息数据库,应用面向对象的语言程序进行了系统开发。结果总结了系统需要的硬件设备,构建了菌(毒)种信息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在平台界面和数据库均设置了访问权限,最大限度地保证菌(毒)种信息安全。结论该信息系统实现了菌(毒)种从入库、分类、保存、领取、备案等的信息化流程管理,有机整合了保藏机构的各种资源,提高了菌(毒)种的管理效率,保障了菌(毒)种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HLFO方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HLFO(羟基喜树碱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草酸铂)方案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采用羟基喜树碱10mg静滴3h,1~5d;亚叶酸钙100mg静滴2h,1~5d;氟尿嘧啶750mg静滴6h,1~5d;草酸铂115~130mg/m^2静滴3h,1d;联合治疗大肠癌患者73例,每21d为1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结果 CR1例,PR19例,有效率52.63%,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结论 HLFO方案治疗大肠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试用以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