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0篇
  免费   683篇
  国内免费   4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6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94篇
内科学   38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1篇
特种医学   7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544篇
综合类   3373篇
预防医学   43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333篇
  44篇
中国医学   906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47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805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998篇
  2011年   918篇
  2010年   799篇
  2009年   741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31.
颈前路扩大减压术后需取自体髂骨行椎体间关节融合,为减少取骨量,缩短手术时间,对47例病人103个间隙分别进行椎体间关节旋转植骨及自体髂骨植骨,采用自体对照,对植骨块的稳定性、椎间隙宽度的变化、植骨块的愈合时间及取骨处残留的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椎间关节旋转植骨组与自体髂骨植骨相比,植骨块的稳定性、愈合时间及椎间隙宽度变化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明显差异,而椎体间关节旋转植骨组仅有1例取骨部残留疼痛,较自体  相似文献   
32.
<正>骨质增生症是由骨质增生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是人体骨关节部位产生的生理和病理上代偿性的一种改变,即退行性病变。它好发于人体的颈椎、腰椎、膝、踝等  相似文献   
33.
黄震 《养生大世界》2005,(12A):36-37
吴女士第一次骨折是在四年前,当时公交车一个刹车,她下意识地扶扶手,造成左手前臂骨折。五个月前,她在厨房弯腰从柜子里取菜油时,背部疼得不得了,好长时间都直不起腰来。去医院一查,医生说是腰椎劳损,给她配了膏药,但病情并没有好转。吴女士感觉不对,再次来到医院,经过骨质疏松门诊医生检查,发现脊椎骨折,才知道已得了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医生发现,最近三年吴女士已经相继隐性骨折了四次,她自己却不知情。 吴女士其实年纪不大,也没有剧烈冲撞,本来不至于骨折的。在我们身边,类似吴女士这样对自己骨质疏松不上心不知情的人非常多。有数据表明,50岁以上的妇女,30%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椎体骨折,有40%的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但半数骨折病人不知情也不治疗。[编按]  相似文献   
34.
刘大力 《中医正骨》2007,19(8):11-11
跟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多由于从高处跌下,跟骨受力致跟骨体压缩所致,也有因跳跃牵拉等而致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因扭伤而引起跟骨体压缩骨折较少见,临床上易漏诊。作者近期遇到2例,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致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的老年患者逐年增多,传统治疗方法为长期卧床休息加药物镇痛。但长期卧床休息又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 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介入技术,它是经皮向病变椎体内注入一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单侧入路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观察术后患者背痛缓解程度及日常活动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Cobb’S角。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43min,平均28.6min;透视次数15~23次,平均19.8次;术后伤椎前部、中部高度,脊柱后凸畸形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患者背痛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能在术后次日下床行走,未发现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单侧入路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地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且操作简便、安全,能明显地减少患者和术者的放射暴露。  相似文献   
3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9岁.因腰腿疼痛3岁,加重伴双下肢瘫痪10余天入院.查体:腰椎向左凸,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3级,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反射减退,术前X线片(图1)示腰椎骨质增生并曲度异常,腰椎向右侧弯,腰椎移行椎体.CT(图2)检查示:L3椎管内圆形骨性密度灶并腰椎管狭窄,L2-3,L3-4,L4-5椎间盘膨出.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通过短节段内固定、ACPC椎体成形,在围手术期内对该手术方法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研究。方法自2003年5月~2003年11月对32例(35个椎)不同程度的胸腰椎骨折在短节段内固定下行ACPC椎体成形治疗。结果32例(35个椎)ACPC植骨量平均7.2g;32例中术后均无神经症状或原有神经症状加剧,无肺栓塞等发生;32例中20例23个椎有完整的资料,发生ACPC渗漏15例18个椎,渗漏率78.2%,其中椎管内渗漏4例5个椎,占21.7%,椎体外渗漏9例11个椎,占47.8%,椎间隙渗漏2例2个椎,占8.6%。结论渗漏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但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该术式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6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例。侧位片上均有骨折椎体楔变。其中7例椎体后缘高度丢失。骨折椎体高度平均丢失53%(37%~82%),前后脱位程度30%~100%,7例同时合并侧方脱位。41例中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23例,至少一个伤椎不稳定的邻近双节段骨折18例。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37.2岁(24~62岁)。所有伤患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患者脊柱损伤位置胸椎11例,腰椎9例,胸腰段21例。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按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17例,C级8例,D级5例,E级4例,另马尾神经损伤3例。术前Cobb角平均29.6。(17039。)。结果:手术时间2.3h~4.1h,平均2.9h;术中出血400ml~1900ml,平均约870ml。术后正、侧位X线片示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良好、脱位纠正。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评分:A级3例,B级3例,C级8例,D级19例,E级5例,马尾神经损伤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术后复查仅1例伤椎固定钉穿透椎体外壁。本组无切口感染、术后症状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139例腰椎滑脱症的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手术的疗效,探讨手术技术原则和注意事项,阐明本病的病因病理及手术治疗机理。方法对101例手术病人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以复位效果及临床疗效两大指标系统进行评价。结果101例手术病人随访结果显示,两项指标系统均有较高的优良率。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