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661篇
预防医学   11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98篇
中国医学   135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万妮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589-1590
目的 :及早有效纠正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 (50 17±25 26) μ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7 95±21 58) μmol/L。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清火栀麦胶囊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LPC法,YMC-PackODS-A(250mm×4.6mm 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进样量在0.2~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6%RSD=0.64%,n=5。结论该方法精度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清火栀麦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3.
闻华 《开卷有益》2006,(4):26-26
丹栀逍遥丸是在《和剂局方》中“逍遥散”的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二药组成。此方由丹皮、栀子、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等组成,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常用方剂。临床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症、慢性肝炎、慢性乳腺病等肝郁血虚患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丹栀逍遥丸有如下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54.
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面部黄褐斑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是面部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黧黑班”。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皮疹特点是双颧或面颊对称性的褐色班片,形状、大小不一,多数呈蝴蝶状。笔者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32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其并发脑病极其凶险且预后不良.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3年3月采用茵栀汤加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对芎黄散的抗炎作用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芎黄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等急性炎症,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等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更科学地使用芎黄散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7.
何晓燕  许小凤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91-1294
回顾近几年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相关文献.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治法(分型论治、专方专药)、外治法(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中药离子导入)等,西医治疗有抗沙眼衣原体感染、输卵管通液、介入治疗、腹腔镜手术、辅助生殖技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3月接受入院的285例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口服苯巴比妥,B组口服茵栀黄,C组茵栀黄联合苯巴比妥。入院时测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后每日在额部两眉心间经皮测血清总胆红素,观察3组的胆红素消退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μmol·L-1):A组27.98±14.71,B组27.52±17.97,C组34.32±14.69;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A组6.70±1.30d,B组6.73±1.67d,C组4.83±1.60d。3组在日均水平及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黄疸消退时间较单用苯巴比妥或茵栀黄明显缩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9.
<正>胸痹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症状以胸部闷痛为主。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胸痛,甚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近年来,我科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一步确诊冠心病、心绞痛等,发现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有心肌桥的可能。心肌桥指冠状动脉行走于心肌内,被心肌纤维覆盖,这束心肌被称为心肌桥,它自1960年由Portmann和Iwig首次提出"心肌桥"这一概念[1]。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中药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正常新生儿2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8例,研究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观察第1次胎便排出及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观察黄疸高峰期峰值及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胎便早排例数和胎便早变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高峰期峰值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能促进胎便早排,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辅助退黄,降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