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7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万全望小儿头面,包括望整体头面五色形态和局部头面形色神态;其中局部望诊分为望额、眉、目、耳、鼻、口唇、舌、牙、特殊穴位。现笔者基于万全儿科专著,总结整理万全望诊小儿头面的特点和意义,可知万全望小儿头面可助诊疗、断吉凶,知寿夭。此文从望头面和其望诊在临床的应用两方面对万全望小儿头面进行探讨,再结合现代学者对望诊的发展,以期为现代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周天心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五十多年,其儿科诊疗经验为:欲知小儿疾病,诊法尤重望诊;记诵小儿特点,推崇五脏辩证;治必及时果敢,用药审慎精轻。  相似文献   
13.
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病邪传入通道和病变部位。部分络脉在体表可见,其变化可反映人体气血阴阳和寒热虚实状态,也是观察人体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窗口。中医师通过观察皮肤、舌下、视网膜、虹膜、巩膜、结膜等部位络脉了解病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患者在这些部位的络脉则发生明显变化。与肉眼观察相比较,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手段能大大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能清晰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内容,更早、更准确地为我们提供疾病信息,其可作为体检、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望、闻、问、切乃中医诊疗疾病的传统方法.随着X线、CT、核磁等一些先进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当今一些医师对于癌症的诊断过多的依赖于影像检查而忽视了四诊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中医四诊在癌症的早期预测、诊断与治疗中的一些独到之处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冯毅 《江西中医药》2007,38(8):61-62
萎缩性舌炎(atrophit glossitis)是指舌粘膜的萎缩性改变,常由多种全身性疾病引起.中医无相关病名,但在中医望诊的重要环节之一舌诊中,有"镜面舌"与"裂纹舌"的详尽描述.萎缩性舌炎除粘膜表面的舌乳头萎缩消失外,舌上皮全层乃至舌肌均可萎缩变薄,全舌色泽呈红绛光滑如镜面,故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  相似文献   
16.
罗笑容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禀承岭南中医特色,尤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脾胃病,对儿科杂病的辨治也颇有经验。现将其治疗儿科病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望白睛赤络理论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白睛赤络是中医望眼诊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系统论述用于指导望白睛赤络临床辨证的中医理论如五轮学说、八廓学说、六经学说及近现代各家理论,并探讨现代医学相关的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等。通过望白睛赤络进行全身辨证,反映了中医独特的整体观理念。  相似文献   
18.
102名正常人四季面色变化定量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光先  艾英 《中医杂志》1996,37(6):359-360
祖国医学认为:“五色者,气之华,应五行,合四时,以彰于面”,“春应色稍青,夏当色稍红,秋则色稍白,冬则色稍黑。五脏所主外荣之常”。这就是说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相应发生变化,而表现在外的面部色泽也都稍有不同。为了观察正常人四季面部色泽变化,我们对102名正常人春夏秋冬四季面色进行定量观察,并且比  相似文献   
19.
耳穴望诊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耳穴望诊 ,即通过目视、触摸 ,来观察患者耳廓上出现的阳性反应 ,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阳性反应包括 :变色 (红色、白色、褐色 )、变形(隆起、条索、褶皱、凹陷、水肿、指纹状改变 )、血管充盈、结节、丘疹、脱屑、油脂等。1 望诊的方法   (1 )患者取坐位 ,让患者的一侧耳廓充分暴露在自然光线下 ,或者光线充足的灯光下。   (2 )视诊开始时不要擦洗耳廓 ,全面观看 ,由内向外 ,由上向下 ,由耳前向耳后 ,仔细观看 ,隐蔽部位须轻轻提拉 ,或借助镊子充分暴露后观看。   (3 )对“阳性反应”要首先辨其真伪 ,排除因气候、年龄、职…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面部神情和气色状况。面色是心之外候,通过面部望诊即可诊察心的情况。面部望诊主要包括望神和望色,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初步判断,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易于观察,所以面部望诊常被作为中医推断心之气血、功能盛衰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心的面部望诊部位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心脏虽居于胸腔,不能直接进行望诊,但通过外在形体诸窍的状况可以推测体内五脏的精气盛衰,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开展心血管病与面部望诊关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对探讨心脏结构和循环功能与面部望诊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