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56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41.
六味地黄汤(丸)治疗月经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味地黄汤 (丸 )原名地黄丸 ,方出《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功能滋补肝肾。原主治小儿“五迟”证 ,现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肝肾亏损所致的各种证候。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妇女月经失调 ,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 月经先期吴某 ,女 ,2 4岁 ,已婚。 2 0 0 0年 9月 6日初诊。患者 1年来每次月经周期提前 10天左右 ,此次行经提前 12天 ,量多 ,色红质粘 ,夹有小血块 ,且烦热难眠 ,咽干口苦 ,腰膝酸软 ,尿黄便干 ,舌质稍红 ,少苔 ,脉细数。诊断 :月经先期。证属阴虚血热 ,治以滋补肝肾 ,清热固冲。予六…  相似文献   
42.
王本立老中医治疗月经病的经验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030012)蒋天佑【关键词】王本立月经病中医药疗法业师王本立(1886~1961)从医近60年,擅长内、外、妇、儿科病的诊治,学验皆十分丰富,是湘北名老中医之一。今就他诊疗妇女月经病的经验,初步整理如...  相似文献   
43.
家父王少华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医51载,临床经验丰富。现就其运用消补兼施法治疗妇女月经病概况,作如下介绍。1 消补兼施法治月经病的理论基础《女科撮要》指出:“夫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说明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玉机微义》云:“诸经有云,阳道实,阴道虚,阳道常饶,阴道常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人之生也,年至十四经行,至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之难成易亏如此”!女子有经、孕、产、乳等生理因素,从而得出了“不足于血”的论  相似文献   
44.
由于妇人之经、孕、产、乳均以血为本 ,血行瘀滞可导致诸多妇科病疾病 ,因此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妇科病的重要治法之一 ,现笔者结合临床经验简介如下。1 妇科瘀血证的特征妇科瘀血证主要有以下特点 :(1)疼痛 :痛在小腹 ,固定不移 ,痛如针刺 ,经久不愈。 (2 )出血 :阴道出血紫暗有块 ,甚则长期大量出血或淋沥不净 ,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 (3)肿块 :如宫外孕破裂形成的肿块 ,以及盆腔脓肿、炎性包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2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的适用病症活血化瘀法就是采用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散结等方法 ,达到活血化瘀、通畅脉络之效 ,使…  相似文献   
45.
46.
淤血所致的月经病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笔者浅谈化淤法对崩漏、闭经、痛经等月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7.
王秀娟  李明  赵宇昊  石杨 《中医杂志》2007,48(10):874-875
高忠英(1938~),男,20岁考取中医师,1960年正式拜京城名医魏舒和为师,深得魏老真传,为第二、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50年,造诣精深,尤擅长治疗内科、妇科疑难杂证,在治疗脾胃病、咳喘及妇科月经不调方面有独特经验。其主要研究的课题是"方剂配伍原则理论与药物配伍的规律",先后发表了《方剂辨疑》、《银翘散的君药》等文章,出版专著《方剂图析》。在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方面,提出了"五脏补益"的理论,强调必须依据五脏生理特点制定补益法则。  相似文献   
48.
在中医妇科临床上,七情所伤,肝气抑郁及经、胎、产耗气失血,致淤之病证屡见不鲜。乃因生理上“女子以血为本”,“人之一身气血不能相离,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循环不息。”若“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滞则血滞”,“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淤”,“血虚...  相似文献   
49.
60年代初期,我们曾有幸跟随享誉苏北地区的东台名老中医姜子维临床实习中医妇科,聆听教诲,得益匪浅。现将其调理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1 治病求本妇人以血为主,月经乃妇人正常之生理,当以通畅为期,应期而盈亏,乃常度也。一旦感受外邪或内伤以及其它因素波及冲任,则月经不以时下,或产生经期、经量、色泽的紊乱。先生认为临床以邪气郁积产生的妇科诸症最多。审证求因,澄本清源,病本既除,病标则随之而解。丁某某,女,24岁,已婚。1962年7月14日初诊。经水先期而至,每月三至。量少,色红,挟有少量瘀块,小腹胀痛,时觉心烦内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相似文献   
50.
脾胃学说在妇科月经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胃学说倡始于李东垣《脾胃论》的著作,使后世医学家和妇科专业者对脾胃的重视,而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得到不断的发展。《景岳全书·妇人规》阐明了“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的论证。《济阴纲目》引证“论脾胃生血”与月经的重要性;唐容川《血证论》中突出了“脾不能统摄的血证”与经带的关系。以上历代医学家对脾胃学说与妇科疾病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