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2篇
  1篇
中国医学   156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4 毫秒
71.
微波联合斑蝥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尖锐湿疣更经济更有效的简便治疗方法,同时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复发率的临床目的。方法2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手术后外搽斑蝥素乳膏和绿药膏周期循环疗法,对照组采用微波手术后外搽安达芬乳膏和绿药膏周期循环疗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x^2=4.97,P〈0.05;x^2=12.86,P〈0.005;x^2=4.32,P〈0.025)。局部有不良反应者,治疗组107例(89.17%),对照组34例(28.33%);两组均未见全身毒副反应和局部瘢痕形成。结论微波手术联合局部外用斑螫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较好、方法简捷、经济适用,更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72.
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抗癌药斑蝥素对肝癌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5μmol/L斑蝥素作用于肝癌QGY7703细胞24h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斑蝥素抑制细胞表达参与细胞周期进程基因(如p27、ref—1、DNA、polymerase delta、XRCC9等)、能量代谢基因(如malate dehydrogenase,ADP/ATP translocase等)、致瘤活性基因(如c-myc,tre等)以及肿瘤特异表达基因(如bladder cancer related protein等)。相反,斑蝥素促进了多种细胞生长抑制基因(如BCRA2,BTG2,dual-specificity protein phosphatase等)以及凋亡相关基因(如ATL-derived PMA-responsive peptide等)的表达。结论:斑蝥素改变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细胞增殖、能量代谢以及凋亡级联反应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细胞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3.
应用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合并加温对荷Lewis肺癌NIH小鼠的疗效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斑蝥素以0.45mg/kg、43℃加温25分钟出现协同作用,去甲斑蝥酸钠3mg/kg合并43℃加温25分钟有协同作用。在43℃加温25分钟后的不同间隔分别给药,肿瘤倍增时间以0小时最大,24小时最小。  相似文献   
74.
尤斯洛(斑蝥素)治疗尖锐湿疣30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新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11):680-681
目的 :观察尤斯洛 (斑蝥素 )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探讨尤期洛 (斑蝥素 )对人乳头瘤病毒 (HPV)的作用机制。 方法 :门诊观察 3 0例尖锐湿疣患者 ,局部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结果 :斑蝥素能有效治疗尖锐湿疣 ,一疗程治愈率达 90 % ,有效率为 10 0 %。斑蝥素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也远较 5 -氟尿嘧啶乳膏为高 (P <0 .0 1) ,结论:用斑蝥素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简便 ,有效 ,不受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影响 ,治愈率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75.
斑蝥素微囊的制备及其治疗肝癌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景奎 《中成药》1994,16(2):48-49
中药斑蝥中的斑蝥素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成分,但由于其毒性太大,作者设想把其制成微囊,利用动脉栓塞法治疗肝癌。斑蝥素微囊的制备应用传统的单凝聚法,利用明胶作囊材,用Na2SO2作稀释剂,用37%甲醛作固化剂,应用冷冻干燥,制备出大小适宜的微囊(直径50~200μm),使之能够恰好堵塞于肝小动脉内,发挥其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6.
斑蝥体中斑螯素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蝥;;斑蝥素;;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CA)致白血病细胞凋亡后miRNA表达谱的变化,寻找差异表达的miRNA。方法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去甲CA处理K56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细胞生长抑制率,筛选有效的药物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提取细胞内miR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药物作用后细胞内发生变化的miRNA;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微阵列杂交结果。结果 20 mg.L-1的去甲CA作用36 h为理想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miRNA微阵列杂交筛选出表达升高的miRNA 160多种,降低的miRNA 120多种;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分析发现miR-193B、miR-511、miR-212等的表达降低,而miR-769、miR-125A、miR-100等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去甲CA可诱发白血病细胞凋亡,并引起细胞内多种miRNA的改变。  相似文献   
78.
钟威  王中康  王宇  殷幼平 《免疫学杂志》2012,(6):527-529,533
目的通过获得的斑蝥抗血清,建立快速、简便、有效的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合成的斑蝥素完全抗原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通过优化条件,建立斑蝥素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并设定浓度梯度,测定检测灵敏度、检测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3.421x+102.45,R2=0.988,检测范围为:0.1~24μg/ml。其最低检测下限为0.01μ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27%和4.56%。结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可重复性,可为进一步开发斑蝥素检测试剂盒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检测去甲斑蝥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NCTD治疗鼻咽癌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常规培养CNE1细胞用于实验,经NCTD作用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鼻咽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结果 NCTD对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TD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NCTD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将鼻咽癌细胞阻滞在G2期。结论 NCTD对体外培养的CNE1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去甲斑蝥素是传统抗癌中药斑蝥的活性成分斑蝥素的去甲基衍生物,近年在中国已作为一种常规的抗癌药物在临床应用.显然,了解去甲斑蝥素的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有益于其临床应用和推广.但有关这方面的讨论文章却很少.本文将重点介绍去甲斑蝥素的抗癌作用,如诱导凋亡、抑制增殖、阻止侵袭转移、抗血管生成和/或抗血管生成拟态以及它们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