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篇
  1篇
中国医学   311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冬虫夏草浸出液合用硫唑嘌呤对大鼠减体积1/2肝脏移植后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硫唑嘌呤组、冬虫夏草组,采用改良双袖套法进行1/2大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术后硫唑嘌呤组用硫唑嘌呤稀释溶液灌胃1.0 mg/(kg·d)、冬虫夏草组用6%冬虫夏草浸出液(10 mL/kg)加硫唑嘌呤1.0 mg/(kg·d)灌胃.于治疗21 d后,测定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IA2、CYP2C9、CYP2D6、CYP2E1、CYP3A4)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静脉血红细胞、白细胞、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受体大鼠感染率.结果 冬虫夏草浸出液明显抑制存活受体大鼠P450亚型酶CYPIA2(0.68±0.09)、CYP3A4酶的活性(4.92±0.27),降低静脉血红细胞(6.71±0.87)、白细胞数量(10.36±0.09),提高血清总蛋白(19.39±4.93)、白蛋白(14.27±4.45)及血红蛋白含量(19.39±4.973),明显降低受体大鼠感染率40.87%.与硫唑嘌呤组比较,P<0.05.对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与硫唑嘌呤组比较,P>0.05.结论 冬虫夏草浸出液在不影响硫唑嘌呤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同时,改善肝脏移植后低蛋白血症,提高体液免疫,对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接受XELOX方案化疗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受诊治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XELOX方案化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采取XELOX方案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化疗治疗,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易于患者耐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配伍复方斑蝥胶囊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膀胱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肿瘤生长1周时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及复方斑蝥胶囊,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吡柔比星,并设空白对照(仅用生理盐水),给药量均以临床常用量为标准,给药4周后处死裸鼠,分别测量、记录瘤体重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瘤重(6.82±1.034 g、4.79±0.973 g、3.08±1.129 g ),对照组、实验组抑制率分别为31.89%、50.47%,对照组、实验组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照组、实验组对膀胱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对膀胱癌荷瘤小鼠瘤体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含量,免疫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AFP、CA199含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值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FP、CEA、CA199含量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EGF、HIF-1α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中VEGF、HIF-1α含量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升高患者24例(48%),ZPS评分升高患者25例(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5.
潘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1):2194-2197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8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胸腔注入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50 m L加入20 m L生理盐水,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注射液,80 m L加入20 m L生理盐水,1次/周。两组患者均经过4周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胸水指标和KP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4.10%和84.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癌胚抗原(C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有效降低癌胚抗原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者依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片,1 250 mg/m~2,2次/d,治疗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斑蝥胶囊,0.75 g/次,2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肿瘤标志物、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ORR)分别为23.33%、50.00%,临床受益率(CBR)分别为53.33%、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糖链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认知、情绪、角色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67%、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马颖娴  李泳锋  李小蝶  蒙倩  崔亚君 《中草药》2019,50(16):3955-3961
目的对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和黄黑小斑蝥Mylabri scichorii中药材性状、微性状、粉末显微及微量升华结晶物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其鉴定工作以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制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偏振光显微鉴别法及微量升华法,对6批南方大斑蝥和4批黄黑小斑蝥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首次获取了南方大斑蝥和黄黑小斑蝥微性状鉴别特征(体长、触角、鞘翅、内翅等)、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刚毛、体壁碎片、鞘翅碎片、内翅碎片、肌纤维、气管壁组织、未消化的植物组织)及其微量升华结晶物特征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结论微性状鉴别研究结果补充完善了传统宏观性状鉴别的细微构造特征,显微及微量升华鉴别研究结果可作为中药材及中成药中斑蝥鉴定的专属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注射液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潍坊市中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复方斑蝥注射液,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以及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在化疗进行到第1、2、3周期时,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客观反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上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注射液能下调结直肠癌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的生长、浸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血管的抑制和癌细胞的死亡有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复方斑蝥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病理检测证实的宫颈鳞癌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54例(给予同步放、化疗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和对照组54例(给予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乏力及盗汗等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抑制、乏力、盗汗发生率分别为79.6%(43/54)、16.7%(9/54)、24.1%(13/54),对照组分别为96.3%(52/54)、64.8%(35/54)、55.6%(30/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25.926、11.167,P&lt;0.05)。结论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联用复方斑蝥胶囊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9例临床Ⅱ~Ⅲ期乳腺癌初治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复方斑蝥胶囊的治疗方案。对38例既往接受紫杉类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患者(耐药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复方斑蝥胶囊的治疗方案。结果39例初治患者的有效率74.4%,临床受益率87.2%,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38例耐药患者的有效率44.7%,临床受益率81.6%,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其次是骨髓抑制。两组毒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能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对于三阴乳腺癌的初治患者,可以先采用紫杉类联合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是紫杉类和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较好救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