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69篇
  免费   4207篇
  国内免费   787篇
耳鼻咽喉   155篇
儿科学   290篇
妇产科学   249篇
基础医学   1132篇
口腔科学   259篇
临床医学   6738篇
内科学   2271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643篇
特种医学   39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1471篇
综合类   12914篇
预防医学   6313篇
眼科学   179篇
药学   8355篇
  109篇
中国医学   2990篇
肿瘤学   6825篇
  2024年   269篇
  2023年   1136篇
  2022年   930篇
  2021年   1286篇
  2020年   1295篇
  2019年   1374篇
  2018年   779篇
  2017年   1352篇
  2016年   1580篇
  2015年   1683篇
  2014年   2856篇
  2013年   2531篇
  2012年   3222篇
  2011年   3207篇
  2010年   2843篇
  2009年   2656篇
  2008年   3673篇
  2007年   2954篇
  2006年   2558篇
  2005年   3203篇
  2004年   2551篇
  2003年   2296篇
  2002年   1560篇
  2001年   1376篇
  2000年   986篇
  1999年   862篇
  1998年   699篇
  1997年   599篇
  1996年   604篇
  1995年   491篇
  1994年   428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161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微管心包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将42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微管心包腔闭式引流术引净后注入顺铂(DDP)的治疗组21例,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后注入DDP的对照组21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90·4%(19/21),中位生存期为199d;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47·6%(10/21),中位生存期为106d。结论微管心包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佳,且安全、方便、易行,可作为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金蒲抑瘤片对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高剂量、低剂量和对照组。用AFB1处理各组动物,高、低剂量组大鼠在接受AFB1期间分别喂含量为9.3和2.3g/kg的金蒲抑瘤片混合饲料,对照组喂基础饲料。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γ-glu-tamyltranspeptidase-positive hyperplastic livercell,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结果高、低剂量金蒲抑瘤片均能减少AFB1诱发的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高、低剂量组的数量分别为0.90和3.72个/cm2,均低于对照组6.10个/cm2,抑制率分别为85%和39%,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7,P=0.028。高、低剂量组的大小分别为0.24和1.94mm2/个,均低于对照组2.36mm2/个,抑制率分别为90%和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蒲抑瘤片有减少AFB1诱发大鼠肝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的作用,而高剂量金蒲抑瘤片的减少趋势更强。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N-(4-羟苯基)维甲酰胺(4-HPR)联合γ-射线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蓝比色(MTT)法检测4-HPR对膀胱癌细胞株T24的细胞毒性作用、半数抑瘤率及起效浓度和时间.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γ-射线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结果:2.5μmol/L、5μmol/L、10μmol/L的4-HPR作用T24细胞5天的凋亡率分别为6.2%、28.0%和26.0%,死亡率分别为0.3%、12.5%和26.7%.联合作用组细胞分别加入2.5μmol/L、5μmol/L的4-HPR,100cgy的γ-射线照射一次,3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0.0%、26.0%,细胞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下.5天后T24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8.0%、35.0%,而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1.1%.结论:小剂量的4-HPR可以诱导T24细胞凋亡,大剂量的4-HPR主要导致T24细胞死亡.小剂量的4-HPR联合小剂量的γ-射线对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与楔形板应用的技术。方法:采用美国CMS公司XiO V4.1.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比较颈胸交界区食管癌在不同治疗计划中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其他评价指标的优劣。结果: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及后程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的剂量分布较仅应用两前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等剂量曲线分布均匀,肺受量减小。运用马褂野较用适形野的照射方式剂量分布更加均匀且满足锁骨上淋巴结区预防照射要求;楔形板常规应用技术(仅厚端相对避免内野高剂量)的靶区剂量分布较其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技术均匀性明显不足。结论:放射治疗技术和楔形板在颈胸交界区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应做到个体化,对锁骨上淋巴结区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应采用先前后对穿照射(适形野或马褂野)加后程两前斜野及楔形板治疗技术,对锁骨上淋巴结区不需预防照射的患者,则可以用前两斜野加楔形板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995.
吉西他滨联合大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联合大剂量顺铂(HD—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NSCLC)的近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80~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4周为1周期。所有病人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结果可评价疗效26例,总有效率46.2%,初治病例14例,有效率57.1%。复治病例12例,有效率33.3%。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其他毒性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大剂量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毒性可耐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理想方案之  相似文献   
996.
我们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基础疗法治疗21例急性窦性心律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的心肌梗塞,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并对该药的耐受剂量及其安全性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97.
乔铁  范颖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6-2197
目的:比较当归与人参不同剂量配比与其药效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中药配伍的内在规律。方法: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观察当归与人参不同剂量配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按1:5配伍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论:当归人参不同的配比对其药效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示其可作为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8.
重症肌无力是以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是受累骨骼肌的易疲劳无力.西医主要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类固醇、化疗、放疗及胸腺切除等治疗,但不能根治.本病属于中医痿证、睑废等病证的范畴.4年来,我们以参龟培元冲剂治疗102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治疗水平电离室型剂量计的检定与改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放疗中,准确测量患者肿瘤和正常组织吸收剂量是治愈肿瘤的基本保证,由于电离室具有测量准确、能量响应好、灵敏度较高、性能稳定及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是经国家一级标准剂量实验室(PSDL)或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SSDL)检定过的电离室型剂量计,在放疗现场测量能马上得出结果。因此,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和我国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明确规定要用带有电离室(电离室有效收集体积要求≤1.0cm&^3)的剂量计作为放疗吸收剂量校准及日常监测,而这种剂量计通常称为“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目前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简称术后放疗)的现状,特开展此项研究。方法对全国所有开展放疗的单位分别于2003年1~3月邮寄调查表,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证和放疗技术等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术后放疗适应证中包含T1~T2期病变及位于内象限或中央区、T1~亿期淋巴结转移1~3个、T3期或淋巴结转移≥4个的单位比例分别为11.9%、63.8%、87.6%和97.1%,其中仅以T3期或淋巴结转移≥4个为术后放疗主要适应证的单位只占7.1%。在放疗靶区中,常规照射锁骨上下区的单位最多,占96.2%,其余依次为内乳区85.2%、胸壁79.0%和腋窝74.8%。胸壁照射以^60Co或高能X线切线野照射最多见(45.2%),单纯电子线照射占28.3%,^60Co或高能X线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25.3%;34.3%的单位在照射中胸壁加垫填充物;胸壁的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30~60Gy)。腋窝照射以^60Co或高能X线为主(86.6%),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12.7%;有65.6%的单位采用腋后野补量照射技术;腋窝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40~64Gy)。锁骨上下区也以^60Co或高能X线照射为主(61.4%),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33.7%;锁骨上下区中位照射剂量是50Gy(40~60Gy)。内乳区单纯^60Co或高能X线照射占49.7%,与电子线混合照射占33.0%,单纯电子线照射占15.6%;内乳区中位照射剂量也是50Gy(40—60Gy)。结论目前我国对肿瘤≥5cm或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进行术后放疗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T1~T2期淋巴结转移1~3个的患者是否需要术后放疗的看法尚存分歧,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