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7篇
  免费   482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714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7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26篇
综合类   1178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61篇
  8篇
中国医学   56篇
肿瘤学   1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427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6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和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方法 29例70岁以上患者,男19例,女10例,平均74.5岁。其中肝癌6例,胆管癌9例,胆囊癌3例,胰腺癌8例,转移癌3例。梗阻部位在胆总管13例,肝总管肝门区以上16例。10例单纯外引流或内个引流,19例放置了胆道支架,所用支架6种20枚,术后1周造影或摄片复查。术前、术后查血生化全项,分析影响黄疸消退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2.
Graves病介入治疗的病理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目的 探讨难治性Graves病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栓塞后甲卷入 腺病理开矿变化。方法 22例难治Graves病,经超选择插管至甲状腺上、下动脉,使用聚乙烯醇或及微球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后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大小的变化。对其中6例伴巨大甲状腺者,栓塞后行手术治疗并观察检垢甲状腺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6例栓塞2~3周后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顺利,临床治愈。随访3~30个月,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  相似文献   
993.
动脉留置导管滴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彬  王胜文  王旭  于波  杨洁  郭亚范 《武警医学》2000,11(11):661-66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激素、饮酒、外伤等原因的引起的,此病治疗目前尚无较好办法,我们采用留置导管技术对以上3种原因所致的疾病进行治疗,认为留置导管是可行的,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66例,男5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2岁,双侧病变占60例,单侧发生占6例;由激素引起占36例,饮酒引起占24例,外伤引起占6例。患者均先行骨盆平片,CT检查,20例核磁共振检查,18例行ECT检查。将66例病人随机平均分成2组。A组:动脉留置导管;B组:单次动脉灌注。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无显著差异,P>005。12 方…  相似文献   
994.
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1998~1999年,对8例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病例进行了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与支架治疗,采用了3种支架。在充分准备后,根据病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支架与操作,使手术完全成功。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影像学复查表明是成功的,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8例一过性缺血(TIA)及头痛、头晕完全消失;8例肢体无力者6例恢复,2例好转;4例一过性黑朦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评价介入断流术与外科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行介入断流术和51例行外科断流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后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出血时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断流术后患者12、24、36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12.5%(6/47)、24.5%(11/45)、27.9%(12/43);外科断流术后患者分别为29.2%(14/48)、44.7%(21/47)、48.9%(22/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43、4.150、4.083,P值均<0.05).介入断流术的并发症为:发热85.4%(41/48),腹痛81.3%(39/48),门静脉血栓4.2%(2/48),腹腔内出血2.1%(1/48),感染2.1%(1/48)和死亡2.1%(1/48);外科断流术的并发症为:发热68.6%(35/51),腹痛62.7%(32/51),大量腹水25.5%(13/51),门静脉血栓37.3%(19/51),脾静脉血栓11.8%(6/51),肝性脑病3.9%(2/51),肝肾综合症2.0%(1/51),腹腔内出血2.0%(1/51),死亡3.9%(2/51)以及感染15.7%(8/51),2组并发症中腹痛、发热、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大量腹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4、3.098、16.199、6.011、5.536、14.085,P值均<0.05).结论 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临床效果优于外科断流术.  相似文献   
996.
微导管栓塞技术在小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微导管栓塞技术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6例单结节小肼癌(原发性23例,转移性3例)接受了83次微导管栓塞术治疗。其中,施行瘤内热碘油栓塞术80次(26例),载瘤动脉保护性微弹簧栓塞术2次,瘤内动、静脉瘘无水酒精栓塞术1次。结果 26例均获得瘤体内完全性、充填性热碘油栓塞。2例施行了手术节除,病理检查显示:癌组织坏死100%。全组平均随访35个月(14 ̄55个月),患者均存活,未  相似文献   
997.
介入放射学个人防护用品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个人用品。方法 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量不同厚度的铅胶板以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散射线的防护效果,确定最防护厚度;根据安全、轻便、舒适、方便的原则,通过对国内外产品的对比分析,征求介入放射学者的意见,设计防护用品的理想结构形式。结果 研制出防护帽、防护颈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和防护服等可供介入放射学选用的系列防护用品。结论 应用这些防护用品,能确保介入放  相似文献   
998.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生物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生物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56例原发性肝癌被随机分为两组: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生物治疗的28例为观察组,只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28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疗效与生存率分别作X~2检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7.8%(19/28)。而对照组为53.6%(15/28),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1.20,P>0.05);半年、1年、2年时的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2.9%(26/28)、39.3%(11/28)和14.3%(4/28),而对照组分别为71.4%(20/28),14.3%(4/28)和0,两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4.38,4.46,4.30,P值均小于0.05)。结论 就原发性肝癌的保守治疗而言,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生物治疗的效果期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腹腔穿刺腰5-骶1(L5-S1)椎间盘切吸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具成人尸体进L5-S1局部解剖研究后,再对20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前方腹腔脏器影像观察。最后选择15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X线监视下进行经腹腔穿刺L5-S1椎间盘髓核切吸术。结果:L5-S1前方髂血管内侧区域(“∧”)无大血管及重要神经干通过;骶中动、静脉较细且能随椎前筋膜左右推动;空、回肠及乙状结肠与L5-S1前缘无固定解剖关系,且有较大的移动度,用杵状压腹器可以完全将其推开;经此路径做髓核切吸无明显并发症,有效率达92.85%。结论:经腹腔穿刺行L5-S1椎间盘切吸术安全、有效率高,并拓宽了APLD术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综合剂量控制技术降低介入治疗操作者剂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入放射学是医生在X射线直接照射下 ,使用插管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防护措施 ,尽可能地降低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辐射剂量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院在介入放射学操作过程中实施综合剂量控制技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设备 :X射线机为SIEMENS COROSKOPPLUS数字减影系统。用FJ 34 7AX射线剂量检测仪在介入治疗现场直接监测 ;用FJ 42 7A对介入治疗结束后收回的热释光个人剂量计 (TLD)测量 ,计算出受照剂量。2 综合剂量控制技术 :所谓综合剂量控制技术就是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