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798篇
  免费   12964篇
  国内免费   11444篇
耳鼻咽喉   1395篇
儿科学   2757篇
妇产科学   1813篇
基础医学   16205篇
口腔科学   3259篇
临床医学   32500篇
内科学   27332篇
皮肤病学   1318篇
神经病学   6614篇
特种医学   67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5篇
外科学   14629篇
综合类   69576篇
预防医学   12490篇
眼科学   3214篇
药学   26185篇
  281篇
中国医学   16216篇
肿瘤学   7458篇
  2024年   2104篇
  2023年   6877篇
  2022年   5928篇
  2021年   7216篇
  2020年   6593篇
  2019年   7111篇
  2018年   3463篇
  2017年   5838篇
  2016年   6299篇
  2015年   7229篇
  2014年   10651篇
  2013年   10495篇
  2012年   13675篇
  2011年   15018篇
  2010年   13497篇
  2009年   13095篇
  2008年   14758篇
  2007年   13115篇
  2006年   12127篇
  2005年   12859篇
  2004年   10336篇
  2003年   9148篇
  2002年   7102篇
  2001年   6594篇
  2000年   5173篇
  1999年   4170篇
  1998年   3427篇
  1997年   2998篇
  1996年   2753篇
  1995年   2272篇
  1994年   1815篇
  1993年   1385篇
  1992年   1276篇
  1991年   1086篇
  1990年   997篇
  1989年   919篇
  1988年   262篇
  1987年   203篇
  1986年   168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tPA抑制物活性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之一,tPA也被直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PA能够促进缺血或再灌注后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增大梗死面积。tPA的天然抑制物神经系统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物neurosrpin却能使脑梗死体积缩小,减少神经元脱失。  相似文献   
992.
进行性脊肌萎缩症1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PSM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隐袭起病,逐渐加重,男性多见,发病年龄65.9%患者>50岁。首发症状以单侧上肢无力和肌萎缩为多见(65.9%),均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和体征,51.9%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肌电图检查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易误诊为颈或腰椎病。结论本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病变可累及延髓。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肌电图。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及他可莫司(FKS06)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建立离体肾脏模型。对照组将离体肾脏置于常规4℃ UW保存液中;实验组在上液中加入FK506,分别检测肾脏保存2、4、8、16h后bcl-2蛋白、bcl-2m RNA表达。结果实验组4、8、16h后bcl-2蛋白、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bcl-2mRNA表达,减轻离体肾脏保存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4.
心肌肌钙蛋白I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CNF组)共73例(包括缺血性心肌病35例,非缺血性心肌病38例),以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心脏病依据的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cTnI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cTnI测定值及其增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心功能分级越差,血清cTnI水平及其增高的检出率越高;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CHF患者血清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值较低组(LVEF≤35%),血清cTnI水平较高;LVEF值与cTnI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3,P<0.05)。结论:血清cTnI是CHF患者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它对评价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等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个月内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201例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入院时的hs-CRP和血脂水平,随访6个月,终点为冠状动脉事件(冠心病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血管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的再住院)。hs-CRP≥3mg/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7mmol/L为异常。结果:201例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猝死5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6例,急诊再血管化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所致再住院27例。hs-CRP异常组较hs-CRP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RR1.90,95%CI1.09~3.32,P<0.05)。血脂异常组较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亦显著增高(RR1.70,95%CI1.02~2.83,P<0.05)。血脂及hs-CRP均异常组较均正常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RR3.43,95%CI1.35~8.73,P<0.01)。结论:hs-CRP或(和)血脂水平异常的ACS患者6个月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以二者均异常者为著,因此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高危个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8例胸痛发作6小时内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并选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H-FABP含量。结果AMI组的H-FABP水平(78.58ng/ml±52.2ng/ml)明显高于UAP组(12.57ng/ml±5.80ng/ml),P<0.01、SAP组(3.52ng/ml±2.29ng/ml)和对照组(3.30ng/ml±1.56ng/ml),P<0.01;UAP组的H-FAB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和对照组的H-FAB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H-FABP水平可作为心肌坏死或损伤的早期判断指标,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抗凝疗法在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关于子宫肌癌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肿瘤,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肌瘤变性。当子宫肌瘤局部的血流供应不足时常发生各种子宫肌瘤退行性变。红色变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子宫肌瘤变性方式,多发生于妊娠期或产褥期,可能由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或溶血所致。  相似文献   
998.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侧防腐固定尸体解剖,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进行测量与观察,并对不同类型交通支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人,16侧肢体存在18支交通支,出现率22.2%,男性与女性相比出现率高且差异显著,左右肢体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其中肌皮神经从正中神经低位发出的有2支,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的交通支(Ⅰ型)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交通支(Ⅱ型)相比起、止点低,交通支较长,但直径细(Ⅰ型14.2~23.0cm,止点为11.0~21.5cm,长度为2.5~10.7cm,直径为0.55~2.15mm;Ⅱ型起点为0~17.ocm,止点为12.0~24.0cm,长度为1.9~8.4cm,直径为0.76~2.60mm)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存在着交通支,并起着一定的功能,手术时应注意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999.
Williams综合征(WS)是以心血管病变(主动脉瓣上狭窄、肺动脉狭窄)、婴儿期高钙血症、身高矮小、发育障碍等为主要特征的先天异常综合征。是第7号染色体长臂q11.23基因细微缺陷导致的邻近基因缺失综合征,患病率为出生1-2万人中有1人。该缺陷的区域存在弹力蛋白基因(ELN),认为ELN缺陷引起的心血管病变是猝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高压氧对重型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和CT的关系;原发性脑创伤后人脑皮层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外源性镁离子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