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6篇
  免费   822篇
  国内免费   51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11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66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912篇
内科学   2168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68篇
特种医学   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693篇
综合类   6710篇
预防医学   1838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481篇
  39篇
中国医学   1416篇
肿瘤学   25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1071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404篇
  2011年   1504篇
  2010年   1390篇
  2009年   1186篇
  2008年   1417篇
  2007年   1219篇
  2006年   1012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909篇
  2003年   838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94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抽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测定比较中,可知在颈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的情况下,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且与前段硬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水平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低,与前段硬化程度比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呈现增高状态,与前段硬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逐步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呈现下降趋势,但纤维蛋白原水平则表现为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微量离心柱法检测不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以探讨血清HCV RNA水平在不同感染患者中的差异及其预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HCV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患者65例和慢性轻度肝炎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纯化血清HCV RNA,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RNA水平,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HCV RNA与AFP的相关性。结果 HCV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AFP水平依次为:原发性肝癌组>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慢性轻度肝炎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AFP水平与HCV 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肝硬化和慢性重度肝炎组中存在部分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患者。结论高AFP水平和低HCV RNA水平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临床生物学特征,对于预测易患原发性肝癌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尚待进一步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年龄的增加,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老年骨折逐渐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回顾性调查了367例老年骨折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值、发生术后感染人数、住院期间死亡人数、骨折半年后死亡人数,以探讨老年骨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孙其桓 《河北医药》2016,(2):206-208
目的:检测研究 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血脂检测值与人体心血管健康水平的关系,判断三者联合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早期诊疗的价值。方法选择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2例冠心病患者、48例高血压患者和78例健康中老年人参加此次研究。对4组研究对象进行空腹静脉采血,进行血清分离检测,除此之外,还需要留取10 ml 研究对象的清洁的中段晨尿进行相关检测。分别采用乳胶增强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过氧化物酶检测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 CRP 含量、mALB 含量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多个血脂观察值。结果 AMI 组、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患者的 CRP 水平都明显大于对照组的 CRP 水平( P <0.05)。AMI 组、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患者的 mALB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 CRP 浓度的增加,mALB 含量也随之有着明显的上升,且和 CRP 浓度<3.00 mg/ L 时的 mALB 含量差异越来越大( P <0.05)。mALB 含量和血脂含量会随着 CRP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三者之间存在关联性。结论CRP 浓度、mALB 含量和血脂检测值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反应被检测对象的心血管的健康水平,对于早期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曼光谱与常规检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000例健康人群、300例糖尿病患者和19例新患糖尿病患者。检测并比较所有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INS)、1,5-脱水葡糖醇(1,5-AG)。采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并计算误差率。结果健康组Hb A1c、GA、FFA、INS和1,5-AG的含量与糖尿病组、新患糖尿病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新患糖尿病组的GA、FFA和1,5-AG含量与糖尿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Hb A1c和IN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类样本的拉曼谱峰相似,无法从谱峰上进行区分。PCA-LDA分析可较好地区分3类样本,总体误差率仅为0.3%。结论采用PCA-LDA进一步对所测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可有效区分3类样本,为糖尿病的临床分级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两个血清指标在临床多范围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患者120例(观察组)及体检健康患者8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PA和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A检测结果为(103.2±45.4)mg/L,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RP检测结果为(43.5±21.8)m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PA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肾病>肝病>外科手术>急性炎症。观察组患者CRP含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急性炎症>外科手术>肝病>肾病>肿瘤。结论 PA含量在肝病、肾病、急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方面水平明显降低,而CRP的含量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评估病情程度方面较为敏感,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对急性缺血性胸痛(IC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时206例发病〈12h、表现为急性胸痛的患者立即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抽血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将ECG、IMA、cTnI、CK-MB的结果单独或结合与最终诊断为非缺血性胸痛(NICP)及ICP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最后诊断为ICP98例,NICP108例,ICP发病〈3h和3-6h组IMA水平明显升高,与NIC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CP发病〉6h组IMA水平与NI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A诊断发病〈3hICP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9.1%和88.8%,明显高于ECG、cTnI和CK-MB,四者结合为97.6%和96.9%;IMA诊断发病3~6hICP的敏感性和NPV为71.7%和74.5%,也高于ECG、cTnI、CK-MB,四者结合为95.5%和94.2%;但IMA对于发病〉6h的ICP则无诊断作用。结论 IMA是诊断ICP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对于发病〈6h(尤其是〈3h)的ICP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NPV,优于ECG、CK-MB、cTnI;将IMA与其他指标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对ICP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新世界》2006,(2):54-54
17年糖尿病病史,收缩压高,脉压差大,糖尿病早期肾病(微量白蛋白98毫克,尿蛋白++)。现服用降压药伲福达,每日2次,每次1片。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1粒。依那普利的说明书中明确写出肝、肾有损害者要慎用,而《糖尿病新世界》2005第4期关于糖尿病肾病治疗新进展一文(第20页)认为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一种药)对糖尿病早期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此说法是否有矛盾?我该不该服用依那普利来降血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肾复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并观察其对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34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专科门诊,均经确诊为糖尿病肾病,且病程大于5年,并经中西药治疗血糖、血压已得到控制,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