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刘东明 《陕西中医》2012,33(7):936-936,F0003
<正>针刺感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或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这种经气感应在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得气",现代简称为针感。无论是"得气",还是"针感",强调的是针刺所"感",而笔者认为针刺感应的内涵包括"感觉"和"反应"两个方面。针刺所"感"是看不到的,只能去感受,  相似文献   
82.
治疗方法:用注射器抽取甲硫酸新斯的明1ml,取患者次髎穴,常规消毒,直刺进针,待得气注入新斯的明0.5ml(双侧各注入0.5ml),约30~60min后可自行  相似文献   
83.
目的 为了提高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强调久留针,注重针感传导,同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久留针强针感的显率为88.5%,对照 46.1%,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久留针强针感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比一般针刺法好。  相似文献   
84.
李学孟 《中国针灸》1996,16(8):58-58
灸疗得气浅识自古至今,对针刺得气的阐述历代均有记载,而灸疗只言灸几壮或灸几分钟,均未言灸疗得气如何。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留心观察、仔细体会、并自身体验,认为灸疗同针刺一样亦能得气。以隔姜灸为例,把鲜生姜切成7~smm厚的姜片,在其平面上用毫针...  相似文献   
85.
《灵枢·官能》篇中强调“用针之服,必有法则”,而补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因百病有虚实,邪正有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医者应据虚实而施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正确施行补泻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之一,若补泻不当,则会犯“虚虚实实,损不足...  相似文献   
86.
87.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针灸的临床体会,对针刺“得气”的性质及其规律性变化、针刺感传的宽度、深度及速度、外刺感传的方向性。“得气”的性质与穴位的关系、“得气”的时相性反应及持续作用,“得气”性质适度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适应性耐针问题以及影响“得气”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8.
在墨行医偶得--关于针刺的深浅与得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墨西哥从事针灸治疗已八年,其间偶有心得,现略述如下。记得刚来墨时,曾去其他华人针灸诊所参观,最大的印象就是针剌的深度比国内来得浅。当时不以为然,认为针剌浅则得气感必弱,疗效就会不如人意,但随着实践就慢慢改变了看法。我发现即使浅刺,病人没有或只有微弱得气感,也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得气感对外国人来讲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认为是种痛感,所以如能既避免痛楚又取得疗效,又何必强求患者的得气感呢。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疾病如瘫痪,麻木,肌肉萎缩,急性疼痛,还是要针刺深,得气感强,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但总的来说,针刺要比国内的浅,一般以针入肌肉表层为度,有时甚至只入皮部。所以我现在多用1寸的毫针。  相似文献   
89.
针刺"得气"分类与捕获的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新生  童钟 《中医杂志》2008,49(5):392-394
探讨了针刺"得气"的现象,结合临床实践认为,以往将"针感"等同于"得气"是习惯上的认识误区,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同时对临床"得气"现象以深、浅层次进行分类,并基于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以脑功能研究的技术手段"捕获"特异性脑活动以揭示"得气"本质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90.
针灸治病,要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除了正确的处方及取穴外,在操作时,掌握针刺的深浅与得气方面也是很重要的,笔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偶有心得,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