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7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868篇
耳鼻咽喉   106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157篇
基础医学   1092篇
口腔科学   850篇
临床医学   3849篇
内科学   1874篇
皮肤病学   651篇
神经病学   497篇
特种医学   5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1958篇
综合类   6346篇
预防医学   3411篇
眼科学   364篇
药学   2729篇
  35篇
中国医学   1762篇
肿瘤学   584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77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492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498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177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1492篇
  2011年   1556篇
  2010年   1452篇
  2009年   1427篇
  2008年   2118篇
  2007年   1699篇
  2006年   1566篇
  2005年   1904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984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70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58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01.
《健康问答》2005,(2):i002-i002
我总是有黑黑的眼圈,使用祛除黑眼圈的化妆品及药物.均无效。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2NORs)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将300例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用KL型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分析系统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以银染核仁灰度面积与细胞核灰度面积比值(I.S%)表示.结果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在各年龄组内男、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老年组I.S%值比青年组低(P分别小于0.05、0.01),老年组又比中年组稍低(P>0.05).I.S<6%者所占比例在中、老年组中也远高于青年组.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含量存在随年龄递减的趋势,提示人体在逐步走向衰老的同时,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也渐渐下降.临床可将T淋巴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2NORs)作为一个免疫指标,通过检测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5,24(2):105-105
在“无生命的ca-p生物材料可以诱导骨形成”理论指导下,我国已研发成功骨诱导人工骨。这种通过材料自身优化设计,不是外加骨生长因子或培养活体骨组织细胞,而是材料具有骨形成作用的新型人工骨,用于临床。疗效良好。为千百万骨患者带去了福音。这是我国在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5月中旬。坐落于四川大学。研发这一成果的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领到了教育部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奖牌。  相似文献   
104.
《金匮》猪膏发煎治疗直肠阴道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忆14年前暑假,余回乡探亲,闻讯来诊者甚众。其中一位老乡,慕名前来问诊,言其戚某妇,患直肠阴道瘘,时有大便自前阴出,甚以为苦。某医予以外科缝合,反致阴道直肠隔膜损碎,其病益甚,难以愈合,后便前出,迁延岁月,苦不堪言。闻余正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故前来探询,有否良方可救。  相似文献   
105.
细胞核仁形成区(NORs)由核糖体RNA基因组成,位于此区调控rRNA转录的酸性非组蛋白可被硝酸银染色(Ag-NOR),肿瘤细胞中Ag-NOR数目、分布和强度可作为肿瘤诊断、细胞分型和分化分级的重要指标;由于肿瘤细胞相关分子等的毒性作用,病人淋巴细胞NORs区的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有别于非恶性疾病,可以此进行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方法北京健尔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5%硝酸银及相应的银染试剂,RPM1640培养液,普通细胞银染技术对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结果对70例正常人和各种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酸性非组蛋白表达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恶性疾病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35例肿瘤病人中有28例阳性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I.S%阳性结果与肿瘤有较密切联系,但并无特异性,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诊断及病情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结核病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为了确定是否基因决定γ-干扰素或IL-10二者减少产生,而导致肺结核易感性的改变。Lopez-Manderuelo及其同事对113例培阳肺结核病人,207例健康密切接触者(其中125例结素试验阳性)以及100例结素试验阴性的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γ-干扰素 874A等位基因为纯合子的个体发生结核病的危险性增加3.75倍。  相似文献   
107.
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肺小动脉收缩和平滑肌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因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的肺血管结构重建是不可逆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Sudon等于1990年从猪脑中提取的第3个利钠肽家族成员-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3)BMP-7单独作用组;(4)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5)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 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 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 vs 19.8%,5.8% vs 19.8%,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 vs 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α-SMA mRNA表达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5%和12%,而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阳性对照的28%和19%及47%和36%.结论一定浓度的BMP-7与TGF-β1同时培养或预处理,都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BMP-7可以预防和抑制HKC细胞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表达,这很可能是BMP-7抑制HKC细胞转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戒毒病人的护理模式,以促进病人积极参与戒毒,减轻戒断症状及改善吸毒导致生理、心理、社会的危害。方法:对应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SPSS11.5统计分析。结果:开展后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及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比开展前显著性降低,实施心理卫生教育后病人对毒品危害性及相关知识认识水平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能帮助病人进步且朝向预定目标,为病人走上康复之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胃癌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对 30例胃癌组织切片进行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癌细胞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将动态增强MRI强化表现和扫描所获参数 (最大强化率 ,CERmax)与MVD、VEGF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30例胃癌组织的MVD平均值为(4 2 95± 14 79)个 /视野 ,范围为 13 0 0~ 6 8 2 5个 /视野。VEGF低表达 30 % (9/ 30 ) ,高表达 70 % (2 1/30 )。MVD和VEGF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浆膜层受侵无关 (P >0 0 5 )。MVD与胃癌TNM各分期密切相关 (P <0 0 5 )。TNM分期中Ⅰ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EGF高表达者MVD值 [(4 7 30± 14 16 )个 /视野 ]与VEGF低表达者MVD值 [(32 81± 11 2 5 )个 /视野 ]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t=- 2 716 ,P =0 0 11)。CERmax与MVD呈正相关 (r=0 5 5 6 ,P =0 0 0 14 )。微血管的分布及形态与胃癌动态增强表现的不规则强化及分层强化类型存在一致性。CERmax与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t=- 0 84 7,P =0 4 0 4 )。结论 胃癌动态增强MRI表现反映了胃癌微血管的分布和形态。动态增强MRI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