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3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北豆根作山豆根药用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北豆根作山豆根药用的调查李炳新(北京市西城区药品检验所北京100045)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二者不同科属,虽有行政指令,但仍混淆使用,今将北京市西城区近3年调查使用情况(见附表)报告如下。1994年检验11件,仅2件是山豆根,9件是北豆根;1995年检验8件均为北豆根;1996年检验4件,仅1件是山豆根,3件是北豆根。以北豆根作山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HPLC测定七味清咽气雾剂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使用Sh im-pack VP-ODS色谱柱,以乙腈—0.2%三乙胺溶液(1.4:98.6)用磷酸调至pH为2.5,柱温为55℃,流速为0.7mL/m in,检测波长为214mn。结果:苦参碱在64.4~103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为98.6%,RSD为0.9%。结论: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可作为七味清咽气雾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李京萍  李敏 《齐鲁药事》2005,24(6):352-353
目的通过对山豆根与花木蓝根的区别比较,防止两者混用、误用。方法采用性状和理化区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山豆根与花木蓝根在性状和理化特性方面均有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4.
山豆根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其性苦、寒,有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肿痛和子宫颈癌,恶性葡萄胎的要药。在香港,鲜有人认识山豆根的毒性作用,山豆根内含的苦参硷、氧化苦参硷、甲基金雀花硷等生物硷对胃肠道、呼吸系统、脑神经均有强烈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月的广西玉林药材市场人气旺盛,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张青  唐斌  刘江  王葎 《中国药师》2005,8(5):407-408
目的:制备复方山豆根颗粒剂并制定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山豆根颗粒剂中的山豆根、鱼腥草、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制定了复方山豆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结论:制备工艺及检验方法简便稳定,可供本品生产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山豆根的鉴别及药用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豆根是较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的“山豆根”和“北豆根”分别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p .的干燥根及根茎和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 .的干燥根茎。商品山豆根习惯以广西产品质量最佳,故有“广豆根”之称,北豆根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及山东等。部分地区使用豆科木蓝属多种植物的根及根茎作山豆根(土豆根)用;云南曾以毛茛科植物单叶升麻Beesiacalthae folia (Maxim .)Ulb....  相似文献   
18.
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小黄连,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201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其有毒[1],常用剂量3-6g.山豆根含有多种生物碱,如果超剂量使用,极易出现中毒反应.现报道1例因服用每剂含12g山豆根的中药汤剂所导致的全身扭转痉挛的病例,并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山豆根临床应用的认识,避免类似事件再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24):3392-3398
目的:探讨山豆根治疗白血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检索山豆根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蛋白,借助UniProt、PubMed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对应的基因名称,运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DisGeNET数据库查询与白血病相关的基因(即疾病靶点),借助OmicShare平台筛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山豆根活性成分13个、靶点蛋白204个,节点度值排名靠前的化合物及靶点蛋白包括槲皮素、山柰素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质丝氨酸蛋白酶1(PRSS1)、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MKK2)等。山豆根活性成分靶点与白血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24个,包括IRF1、BCL2、CYP1A1、PIM1等。上述交集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24个、边142条,平均节点度值为6.5,平均介数为0.045。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的生物过程涉及缺乏配体的体外凋亡信号通路、凋亡过程的负调控、B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蛋白质同源化活性、相同蛋白质的结合等,细胞组分主要包括胞外区、线粒体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主要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人类嗜T淋巴细胞Ⅰ型病毒(HTLV-Ⅰ)感染等通路有关。结论:山豆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HTLV-Ⅰ感染等通路作用于PTGS2、PRSS1、CAMKK2等靶点,进而发挥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呈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双料喉风散系清朝雍正年间民间秘方经研制而成。该药由珍珠、人工牛黄、冰片、黄连、山豆根、甘草、青黛、人中白、寒水石组成。常规一般用于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的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该药还可以用于褥疮、宫颈糜烂、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足溃疡、耳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方法简单,符合民间疗法简便效廉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