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2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60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20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348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416篇
内科学   1216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6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395篇
综合类   3286篇
预防医学   9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93篇
  14篇
中国医学   808篇
肿瘤学   27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625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73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所综合性医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病理确诊的73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病例。结果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大多位于十二指肠(49.32%),其次为回肠(26.03%)、空肠(24.66%)。全组术前总诊断率为46.58%(34/73);其中,十二指肠肿瘤占72.22%(26/36);空回肠肿瘤术前诊断率低,仅8例占21.62%(8/37)。本组患者以腺癌占绝大多数54.80%(40/73),其次为恶性间质瘤26.03%(19/73)。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可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和黄疸、发热等。十二指肠水平部以上肿瘤以消化道内镜检查加活检为首选。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最佳检查手段,误诊率高,应综合各项检查,必要时及时剖腹探查。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92.
王立国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83-183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X线表现为: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充盈缺损、龛影、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评估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因怀疑小肠病变出血患者45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判定阳性结果的可靠性.统计分析受检者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和检查结果,并通过电话追踪或门诊等对其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患者再出血和再检查情况.结果 共纳入怀疑小肠出血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检出率为95.5%(43/45),阳性率为64.4%(29/45).在明确出血原因与小肠病变相关的阳性组中,血管发育异常为最主要的病因,占34.5%(10/29),其次为小肠间质瘤24.1%(7/29).胶囊内镜阳性组随访中再出血率为41.6%,非阳性组为1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和阳性率,非阳性结果预示再出血风险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收治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恶性肿瘤28例(66.7%),良性肿瘤14例(33.3%),术前确诊14例(33.3%),术中确认28例(66.7%),全部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又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仍是治疗原发性小肠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经受体大鼠门静脉途径输注供体大鼠的骨髓细胞,观察受体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状况及生存时间,并分析其细胞因子的改变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雄性BN大鼠30只为供体、雌性Lewis大鼠30只为受体建立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BN-Lewis组(对照组)、BN-Lewis+FK506组(FK506组)、BN-Lewis+BM(P.V.injection)+FK506组(PV组);对各组作生存时间分析,并于术后7、14、30、60和90 d制作移植小肠的病理切片评估排斥反应程度;分别于术后7、14、21、30 d留取受体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FK506组相比,PV组受体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对照组大鼠术后第14天即已出现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而FK506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延迟至第30天;PV组在术后30 d之内均未见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各组移植后受体IL-2浓度均增加,但PV组的IL-2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移植后受体大鼠血清IL-10浓度也均增加,但PV组IL-10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和FK506组(P<0.01).结论 骨髓细胞经门静脉输注能明显延长小肠移植物的生存时间,外周血清IL-2、IL-10浓度变化与排斥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粘连索带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梗阻,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粘连性肠梗阻的直接病因是腹腔内粘连的存在.粘连和粘连索带形成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者少见,可因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后天性者多见,常由于腹腔内手术、创伤、炎症、出血,异物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后所致的牯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约占粘连性肠梗阻的80%.选择2009年来我院用小肠置管排列术防治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理χ线表现.方法 对临床住院诊治确诊NEC19例的腹部χ线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早期10例,典型期8例,晚期1例,2例典型期随访演变成晚期.结论 腹部χ线检查对NEC诊断价值高,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诊治要点,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治疗方法,提高小肠闭锁治愈率.方法 对我院 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7年间收治的小肠闭锁患儿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34例治愈;1例术后再次出现梗阻,家属放弃治疗,治愈率97.1%.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并发肺炎3例,切口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吻合口梗阻1例.结论 先天性小肠闭锁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保障吻合口通畅,以及术前术后的良好监护.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不同时间对家兔肠管吻合口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家兔制成吻合口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在吻合口两侧采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制定靶区,周边剂量:110 Gy,植入3颗活度0.7mCi125I粒子,于术后第7、14、30、60、120天分别观察家兔一般情况,吻合口愈合情况,羟脯胺酸(HPC)含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胶原纤维超微结构变化,评估碘125I粒子对吻合口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一般情况良好,2组均未见腹腔感染及吻合口漏.血常规、肝肾功能、HPC含量,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构变化不大.结论 术中给予125I粒子周边剂量为110 Gy时,家兔术肠管吻合口愈合无近期急性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00.
赵连增 《河北医药》2012,34(13):2080-2080
患者,男,68岁.瘦体质,喜爱体育运动.主因晨练跑步后突发脐周腹痛就诊.腹痛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发作时呈剧烈绞痛,呕吐数次,无发热,自发病后未排气排便.查体:腹胀,绞痛发作时脐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音.立位腹X线片提示大量气液平面,腹部彩超提示大量肠积气,肠管扩张,肠腔最大直径3 cm,腹腔少量积液.既往大、小便正常,无腹痛史,无手术史.入院诊断为急性肠梗阻,给予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预防感染,补液,腹部热敷,温肥皂水灌肠治疗.经上述治疗后,腹痛、腹胀症状稍缓解,并有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