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64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282篇
  5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51.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病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重要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失血及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给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及康复带来了不良影响,如手术切口愈合延迟、感染率增加、康复时间延长、出院所需时间增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近些年发现,手术创伤造成的出血进入组织间隙及关节腔和溶血等所引起的隐性失血是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止血带、手术入路、抗凝药等与隐形失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1g氨甲环酸溶于20 ml生理盐水,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术后第1、2、3、5、7天复查患者血常规(Hct)指标,第3、7天凝血(D-二聚体)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HCT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闭切口前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TKA围手术期可有效改善术后的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且无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不同内固定方式、不同时段隐性失血量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短重建钉(IMHS)和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AO/OTA 31-A1、31-A2 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其中DHS 组35 例, IMHS 组55 例, PCCP组38 例。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及不同时间段(术后第1 天、第2~3 天、第4~5天)的隐性失血量。结果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平均总隐性失血量是平均显性失血量的7 倍以上。PCCP、IMHS、DHS 组组间总隐性失血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MHS 组与DHS 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阶段性隐性失血量, 在DHS 组三个时间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MHS 组及PCCP 组, 术后第4~5 天与第1 天、第2~3 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各组三个时间段阶段性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比例, 术后第4~5 天与术后第1天、第2~3天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术后第1 天与第2~3 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远大于术中显性失血量。PCCP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IMHS 组和DHS 组, 而IMHS 组与DHS 组的总隐性失血量相似。隐性失血主要发生在手术后的前3 d, 故术后前3 d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变化, 及时评估患者的失血情况。  相似文献   
55.
《陕西中医》2016,(8):1017-1018
目的:探讨八珍汤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对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参与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2周及术后2周给予口服八珍汤中药方剂,A组及B组均于术中松止血带前30min静脉给予1.0g氨甲环酸,并于关节囊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g,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丢失血液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d、3d、1周、2周Rbc、Hct、Hb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失血,服用八珍汤方剂可提升Rbc、Hct、Hb数值,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6.
王金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0):2669-2670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居第1位.传统的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现多数学者主张阴道分娩出血量达500 mL,剖宫产失血量达1 000 mL即可定义为产后出血,目前这一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原因及乳酸亚铁治疗隐性失血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口服乳酸亚铁8周,对照组未进行干预。均采用手术治疗,在入院当天,术后前3 d,出院时及手术后第1、3、6个月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并用股四头肌功能恢复及下床时间评价患者功能情况。结果182例患者有2例失访,试验组89例、对照组91例进入最终研究分析。手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21.3±6.7)g/L和(120.5±7.0)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手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分别为(13.2±0.5)μg/L和(12.9±0.7)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手术3 d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6个月试验组血红蛋白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6个月试验组FIM评分增加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Evans各型之间术后3 d内血红蛋白下降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Evans类型间术后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口服乳酸亚铁能有效防治隐性失血,加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如何在日常的透析操作中尽量减少血液的不必要浪费,从而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患者81例,寻找透析过程中意外失血的各项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9892例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意外失血3211例次,占透析总例次的32.46%.结论 详细掌握透析患者情况,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严格操作规程,细化操作流程,可使透析过程中意外失血量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59.
解答:骨盆骨折是交通事故与高处坠落等高能量钝性损伤导致死亡的主要损伤之一,伤后24h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失血。随着损伤程度的增高,死亡率不断升高,可达18%~40%。钝性伤导致骨盆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定义为低血压[≤90mmHg(1mmHg=0.133kPa)],并伴有需要大量输血(需要输注4~6U或以上浓缩红细胞)、显著的碱缺失(≤-6mmol/L)或  相似文献   
60.
《护士进修杂志》2011,(22):2023-2023
答:失血、烧伤、腹泻、呕吐引起的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为心源性休克;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引起的休克为中毒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