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37篇
  免费   6027篇
  国内免费   4088篇
耳鼻咽喉   495篇
儿科学   734篇
妇产科学   904篇
基础医学   3540篇
口腔科学   1034篇
临床医学   13203篇
内科学   6640篇
皮肤病学   1262篇
神经病学   1413篇
特种医学   29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篇
外科学   5802篇
综合类   35605篇
预防医学   15140篇
眼科学   1973篇
药学   24513篇
  163篇
中国医学   31722篇
肿瘤学   1611篇
  2024年   853篇
  2023年   2845篇
  2022年   2125篇
  2021年   2611篇
  2020年   2676篇
  2019年   2867篇
  2018年   1558篇
  2017年   2611篇
  2016年   2899篇
  2015年   3491篇
  2014年   6548篇
  2013年   5977篇
  2012年   7951篇
  2011年   8484篇
  2010年   8234篇
  2009年   8572篇
  2008年   9726篇
  2007年   8797篇
  2006年   8031篇
  2005年   8017篇
  2004年   6541篇
  2003年   6868篇
  2002年   5421篇
  2001年   4793篇
  2000年   3576篇
  1999年   2804篇
  1998年   2337篇
  1997年   2115篇
  1996年   1910篇
  1995年   1730篇
  1994年   1370篇
  1993年   921篇
  1992年   763篇
  1991年   758篇
  1990年   624篇
  1989年   655篇
  1988年   221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主编寄语     
2020年是践行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我们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建成小康社会,争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2.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可能与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密切相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及转移过程中,MT1-MMP可发挥分解细胞外基质以及活化MMPs等作用,对疾病进展起到促进作用。对MT1-MMP抑制剂的研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针对MT1-MMP的不同作用已经研发出多种类型的靶向药物,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陈海  杨黎  王晓华 《医学综述》2016,(4):778-781
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进行眼底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并按入院顺序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葛根素常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个疗程14 d,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进行下一疗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采用复方樟柳碱2 m L在患者颞浅动脉旁行皮下注射,每日1次,1个疗程14 d,完成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换肾俞穴进行注射,1个疗程后停药3 d,再进行第一个疗程的用药)。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为(4.82±0.41)m Pa·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0.39)m Pa·s,红细胞聚集指数(3.80±0.41)明显低于对照组(4.77±0.55),纤维蛋白原(4.20±0.24)g/L明显低于对照组(5.25±0.43)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47,9.998,15.077,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2.0%(1/50),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4.0%(2/50),分别低于对照组14.0%(7/50)和18.0%(9/50)(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P<0.05)。结论葛根素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治疗眼底病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2019年10月28日—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作为新时代的海关,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新时代的课题。随着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化改革,创新的监管制度和服务能力,必然与陈旧的监管方式和服务模式产生激烈的冲突,甚至有不适应发展需求的现象发生。新海关背景下,在"两段准入"改革后,如何做好服务发展和国门安全两件大事已成为我们新时代海关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25.
现制现售水作为直接出售的散装饮用水近年来逐渐被公众认可和接受,但其自身却存在监管滞后,评价标准不统一,自身定位不清晰等管理难点。作者从现制现售水的经营模式、水质安全、由谁监管,水质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完善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的制定,解决现制现售水监管中存在的困惑。  相似文献   
26.
27.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 CCO)技术是一项经肺温度热稀释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传统容量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相比,其容量性指标胸腔内血容积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能更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从而实施精细、优化的液体管理,在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方面展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研究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皮肤科痤疮属胃阴虚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维胺酯胶囊治疗组(对照组)38例、滋胃消痤汤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9例、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组(综合治疗组)39例。对照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维胺酯胶囊内服治疗;中药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治疗;综合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滋胃消痤汤内服,并结合隐形针灸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皮损症状、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的皮损症状比较,综合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皮损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综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胃消痤汤配合隐形针灸治疗痤疮胃阴虚证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9.
30.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