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79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506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306篇
口腔科学   125篇
临床医学   2766篇
内科学   1214篇
皮肤病学   269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6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466篇
综合类   6593篇
预防医学   1206篇
眼科学   157篇
药学   6458篇
  69篇
中国医学   1636篇
肿瘤学   812篇
  2024年   168篇
  2023年   644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754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678篇
  2016年   728篇
  2015年   840篇
  2014年   1389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1633篇
  2011年   1774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250篇
  2007年   1138篇
  2006年   1109篇
  2005年   1047篇
  2004年   922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和探讨输卵管硅橡胶塞绝育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该术式的834例进行了术后10年临床观察;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5.61%,宫外孕发生率为5.40%,均高于双折压挫结扎切除法和抽芯包埋法(P<0.01);结论:该术式失败率和宫外孕发生率远远超过其它输卵管结扎术,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术式需进一步完善,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32.
来比林退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 2 0 0 0 - 0 5~ 0 9月对 6 0例患儿伴有发热的病例采用来比林退热进行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本文 30例患儿中 ,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为 7个月 ,最大为 13岁 ,平均年龄为 4 .2± 2 .6岁 ,急性发热患儿原发疾患中 ,以支气管肺炎最多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0.5%布比卡因高位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家猪20只,体重(23.0±2.5)kg,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Ⅰ组)、生理盐水组(Ⅱ组).静注10mg.kg-1硫喷妥钠后,气管插管,静点琥珀胆碱和芬太尼控制呼吸,维持麻醉.T3~4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按分组分别硬膜外注射0.5%布比卡因和生理盐水各2ml,15min后结扎左冠脉前降支40min.分别在给药前和结扎40min时、开放后1h、3h、5h抽取右心房血,测定血浆TXB2、6-keto-PGF1α的浓度.给药前所测定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作为基础值.结果Ⅱ组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Ⅰ组HR、MAP和CVP分别下降22%、25%和28%.两组再灌注后1h、3h及5h TXB2、TXB2/6-keto-PGF1α比值逐渐升高,且均显著高于给药前和结扎40min.Ⅰ组升高程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而6-keto-PGF1α组内组间比较,变化趋势与TXB2恰相反.Ⅰ组有1只因室颤而死亡,Ⅱ组有4只(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TXB2和6-keto-PGF1α有一定关系,高位硬膜外阻滞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后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4.
35.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R组(n=20):采用PCRA法,镇痛药0.3%罗哌卡因(Rop),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9300型PCA泵镇痛,按LCP模式给药,即负荷量(5ml) 持续量(2ml/h) 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B组(n=20),镇痛药0.3%布比卡因(Bup),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C组(n=20,对照):术后不使用PCRA,仅中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C组100%患者需肌注2-3次盐酸哌替啶,每次50-10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0.3%罗哌卡因或0.3%布比卡因均有效;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且并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6.
1病例 患者,36岁。孕4产2。因停经2月,左下腹撕裂样痛3小时,于2003年9月5日15时40分急诊入院。  相似文献   
37.
38.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病易引起高热惊厥。治疗不及时,还可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引发心肌炎。我院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3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和疗程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1000mg每日3次口服,共服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伐昔洛韦300mg每日2次口服,共服10d。用药后第3、6和10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28例,全分析集(FAS)分析128例,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治疗后第3、6和10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nal analogue scale,VAS)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入组时疼痛VAS值≥8的患者,FAS集分析显示,在治疗后第6、10天VAS值下降两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PS集分析显示治疗后第10天VAS值下降,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俨〈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8%和12.50%.主要为嗜睡和恶心。结论:增加伐昔洛韦用量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与较低剂量伐昔洛韦组相比,对疼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能更显著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0.
取鹅不食草碾压成末,与凡士林适量(以药末不散落为度)混合后以纱布包裹成条状。于临睡前塞入左鼻孔,第二天早晨取出。第二天临睡前同法塞入右鼻孔中。两鼻孔交替使用,经10~20天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