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39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75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15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覃颖  唐安洲 《广西医学》2007,29(5):724-726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管腔状结构.咽鼓管的正常开放,可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平衡,其开放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指由吞咽等动作、咽鼓管旁肌主动收缩而引起的咽鼓管开放;后者指捏鼻鼓气等通过一定压力所致的咽鼓管的被动性开放.咽鼓管管腔阻塞可导致主动和被动开放功能障碍;而管腔无明确机械性阻塞、被动通气功能正常,主动通气功能受损的状况,被称之为咽鼓管功能性阻塞.在功能性阻塞时,咽鼓管主动开放障碍,管腔不能有效扩张,或是开放的时间缩短,不足以调节中耳与外界的大气压平衡,密闭的中耳腔内的气体被吸收,最终导致中耳负压、鼓膜内陷、中耳积液等病变.  相似文献   
52.
郑海农 《养生月刊》2007,28(6):489-489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的中耳炎症。本症小儿发病率高,是引起孩子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增高趋势。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呼吸道变  相似文献   
53.
鼻内窥镜手术是七十年代初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开创的手术方法,九十年代开始在我国推广发展。咽鼓管阻塞病变临床多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因咽鼓管解剖位置深,其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病痛是耳鼻喉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2002年以来,我科用鼻内窥镜行咽鼓管插管治疗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咽鼓管阻塞病变72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咽鼓管与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解剖因素如咽鼓管功能不良以及宿主因素等.100多年前Politzer提出咽鼓管功能的异常可能是中耳疾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随后的研究认为中耳炎首先是中耳粘膜的疾病,是由该组织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而非咽鼓管功能不良所致.但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世纪前Adam Politzer首先提出的假说最有可能是中耳炎的首要发病机制:咽鼓管功能不良可以促使病毒和细菌进入中耳,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病人,女,21岁。因双侧鼻塞伴鼻出血及左耳闭塞感1个月,于2004年7月8日入院。专科检查:左鼻腔后段可见灰白色新生物,间接鼻咽镜下见肿块占据整个鼻咽部,CT示鼻咽部一软组织肿块灶,密度均匀,向前达右后鼻孔及左侧鼻腔中后段,上界达鼻咽顶壁,左侧咽鼓管咽口闭塞,双侧咽旁间隙尚清晰,翼内外肌未受累,颅底骨质无破坏。MRI示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对于听力损失明显的患者,用何种材料重建听骨链。方法应用钛听骨对10例1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及骨疡型)在鼓室探查清理后进行鼓室成型术,术中去除砧骨或其残体及锤骨头,用硬膜外麻醉管探通咽鼓管,镫骨完整者选用Porp型钛听骨,镫骨上部结构缺如仅余底板者选用Torp型钛听骨重建听骨链,修补鼓膜。结果术前患者纯音测听平均损失听力(语言频率的平均听阈)为42—57dB,平均48dB,气骨导差23—52dB,平均38dB;术后6个月听力全部提至应用水平,气骨导差15—25dB,平均18dB,钛听骨应用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人工听骨的正确安放,还取决于鼓室内病变的彻底清除,砧骨及锤骨头的去除,开放鼓峡及鼓窦人口,探通咽鼓管,改善中耳通气,促使乳突及鼓室内原有黏膜病变消退,气化良好,使人工鼓膜及听骨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听力明显提高。结论钛听骨的应用使听骨链的重建更加简便、稳固、有效,而且即使在中耳炎症期亦可于手术清理鼓室的同时重建听力,而不用等待干耳后再行鼓室重建术。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19岁,因右耳溅入电焊渣后流脓,听力下降1个月为主诉于2005年6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被电焊渣溅入右耳内,即感耳内疼痛,无流血及眩晕等不适,因稍后缓解而未检查治疗,1周后始右耳流脓停止,但数日后再次发作,颞骨CT检查发现右咽鼓管内有金属异物而转诊我院。  相似文献   
58.
鼻腔与耳位置靠近,联系紧密,鼻腔的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经常导致鼻气流紊乱或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易并发急性鼻炎、鼻窦炎,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功能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了解鼻中隔偏曲对双侧中耳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9例可以判定偏曲方向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声导抗检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显示器监视下经纤维喉镜咽鼓管注气疏通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显示器监视下使用造影用输尿管导管经纤维喉镜活检孔插入咽鼓管咽鼓管吹张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0例72耳。结果:随访观察3~6个月,显效30耳,占41.7%,有效21耳,占29.2%,无效21耳,占29.2%,总有效率70.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适感轻微,儿童也能接受,随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60.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80耳)分泌性中耳炎在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鼓膜穿刺下高负压吸引及咽鼓管吹张等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有效率93.75%;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