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21.
新绛旋复汤原名旋复花汤,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方,由旋复花、新绛、葱3味药物组成。主治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病。《金匮要略》记载:“肝着,其人常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复花汤主之。”又云:“寸口脉弦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  相似文献   
22.
清代名医吴鞠通以其温病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而吴氏在治疗杂病方面亦有精研,本文探讨了吴氏理虚思想。针对时弊,吴氏提出了“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力排丹溪之说,理虚处处顾护阳气,而顾护阳气又以胃气为中心。吴氏理五脏六腑之虚又从体用入手,各脏各腑用药各异。此外吴氏还将治疗外感温病的三焦辨证思想运用到理虚领域,倡导从三焦责损,补法各异。温病、杂病理法旁通,吴氏学术通灵宏丰,理虚之论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3.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在《温病条辨》中提出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由此引发中医界极大争议。本文通过《吴鞠通医案》的研究,证实吴氏临床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等温热病初起恶风寒者,并非如《温病条辨》所论而用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治疗,而是以辛凉清解的银翘散加减或变通治之。故在今日温病临床上,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弃《温病条辨》中背离实际之空论,取《吴鞠通医案》中确实有效之法而行之。  相似文献   
24.
三仁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厚朴、半夏、竹叶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主治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邪在气分,午后身热。笔者近年在临床上用本方加减治疗男科疾病,收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5.
系统总结和归纳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湿邪的治法,结合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对湿邪的三焦论治、标本兼治等诸多治法特点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其所用湿邪的治法深合经旨,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病能篇〔掉眩〕(第45面2行) 病症名詞·“掉”为包括震顳、舞蹈动作等的运动障碍,“眩”为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刘守眞云: “掉眩旋运皆生風屬陽,……其为病也,胃脘当心痛,上支兩脇,隔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里急緛戾,脇痛嘔泄,甚則掉眩巔疾,兩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也。虛則目(目荒)(目荒)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入之將捕之”。  相似文献   
27.
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其对温热病的证治过程中匠心独运地使用了“坚壁清野”之法,并在其代表医著《温病条辨》中屡屡述及。吴氏是一位师古不泥的贤者,其学术思想是他在不断实践中,精心总结而成的。他认为“邪之着人每借有质以为依附,热时断不可食,热退必须少食,如兵家坚壁清野之计。”由此看出,在诊治急性热病时除正确辨证用药外,切勿忘施以“坚壁清野”之法。即嘱患者暂禁食或只适量饮水,注意休息。笔者在诊治一般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时常用此法,能缩短病程,取得满意的疗效。吴氏同时还认为.阳明温病,下后热退,不可即…  相似文献   
28.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以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笔者用吴鞠通增液承气汤加味配合降糖西药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将1998年6月至2005年5月治疗6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效宏捷。文章试对吴鞠通运用法象中药临证运用的经验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探讨《温病条辨》中法象中药的运用规律,旨在对温病临床治疗发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医界众所周知,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善用下法治疗温病.在他的传世之作<温病条辨>中,不仅沿用了张仲景<伤寒论>的攻下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而且还组创了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等一系列下法方剂,可谓集下法方剂之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