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1病历资料 患者23岁,因40周第一胎孕,产后即刻昏倒,阴道大量出血1^+小时,于2006年元月6日16时25分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小时,请“接生员”在家接生,分娩前予缩宫素10U合谷穴注射两次后,自然娩出一男婴,胎儿娩出时,脐带断裂,脐带短,同时患者不省人事,呼之不应,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阴道外口有块物脱出,“120”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月经规则,孕1产1。  相似文献   
52.
良好的产力是产程顺利进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产力中起主要作用的为子富收缩力,如果它缩不佳,致产程延长,特别是第二产程延长,会直接威胁胎儿的生命安全,所以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是十分必要的。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小剂量催产素合谷穴注射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缩短第二产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豆一般资料200例产妇,初产妇178例,经产妇22例。年龄22~42岁,平均255岁,均为子富收缩乏力,其中并发好高征者8例,双胎1例,胎膜早破5例。原发性宫缩乏力45例,继发性宫缩乏力155例。l·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无头盆不称和产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有效的心理疏导在人流中的应用。方法:术前通过热情接待和交谈,术中密切配合、观察、安慰,加指压合谷穴止痛,术后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302例中299例(占99%)343能顺利实施手术。结论: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间的心理疏导对保证人流术的有效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中医称面中风或口眼歪斜,因其发病不分季节和年龄,又因其影响容貌美观,所以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临床常有报道,笔者1993年以来:用我国传统中医推拿方法。治疗此病11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狐惑病治验     
王××,女,34岁,农民。1982年7月31日就诊。患者发病时恶寒发热头痛而晕,坐卧不安,寐亦不宁,不欲饮食,倏忽声音变嘶,口、咽、唇、前阴及两合谷穴处起泡,状似火燎,奇瘁难忍,瞬间渍破,时轻时重,罹病四载。每逢感冒则加剧,曾多处就医,用中西药治疗,从未间断,均未能控制。  相似文献   
56.
针药治疗鞭索综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索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脊髓损伤性疾病。系由于颈部外伤或某种原因引起头颈部向前、后过度伸展或屈曲(如鞭索状)所产生脊髓损伤的症状和体征。病人可有一过性意识障碍,或在伤后立即感到双上肢不敢活动(以远端明显),对疼痛过敏。检查时常无阳性定位体征。西医用激素治疗。笔者按血痹治疗,运用活血化淤的身痛逐淤汤加减化裁,配合针刺四关穴(合谷双、太冲双、内关、三阴交),收到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一、洪××,男,45岁,1988年5月30日初诊。  相似文献   
57.
张居敏 《中国骨伤》1995,8(6):47-47
拳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山东省胶州市康复医院(266300)张居敏笔者采用拳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共收治68例,男46例,女22例;最小20岁,最大61岁;发病时间:1个月以内至2年以上;伴有坐骨神经痛者2l例,有其...  相似文献   
58.
手法针刺合谷穴得气与脑功能激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灸"得气"与脑功能激活的关系.方法 13例健康右利手受试者,由针灸医师先后进行右手合谷穴"浅表刺激"与传统手法捻针刺激两种任务,利用fMRI-BOLD技术获得脑功能图像,用感兴趣区(ROI)分析方法,比较两种任务下的平均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针灸"得气"存在个体差异,相应脑功能的激活情况也有所不同,前额区、丘...  相似文献   
59.
"面口合谷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对面口部疾病的治疗更有特效,古人总结为"面口合谷收"。科研工作者已对针刺合谷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兹从临床效应、解剖学基础、生物全息理论、红外热像、面神经诱发电位波幅、脑功能成像技术6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手针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合谷穴,前额叶Glu+、Glx+及GABA+浓度变化差异及相关性,从兴奋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关系方面初步探讨针刺效应的脑机制。方法 录入健康志愿者76名,随机接受手针及纤毛针两种刺激,并采集刺激前和刺激时BOLD功能磁共振脑成像(fMRI)及磁共振波谱(MRS)数据,分析手针和纤毛针组刺激前与刺激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及相关性,以及Glu+、Glx+与GABA+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手针及纤毛针组间和组内各亚组(依据不同BOLD信号)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GA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手针组整组的Glu+、Glx+、GABA+,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和零激活GABA+针刺前与针刺时浓度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前手针组整组、零、负激活亚组的Glu+、Glx+均与GABA+呈正相关q(P均<0.05);纤毛针组整组、正、负激活亚组Glu+、Glx+均与GABA+及零激活Glu+与GABA+均呈正相关(P均<0.05);针刺时手针组整组、负激活亚组Glu+与GABA+呈正相关,零激活亚组Glx+与GABA+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针刺前与针刺时Glu+、Glx+与GABA+多呈正相关,可作为针刺脑机制研究的神经递质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